序号
|
项目名称
|
制定/修订
|
项目承担单位
|
食品添加剂标准 10项
|
|||
1
|
食品用香料通则(GB 29938-2020)
|
修订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上海香料研究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
2
|
食品添加剂 L-精氨酸(GB 28306-2012) |
修订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
3
|
食品添加剂 甘氨酸(氨基乙酸)(GB 25542-2010)
|
修订
|
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湖南省产商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
4
|
食品添加剂 海藻酸钠(又名褐藻酸钠)(GB 1886.243-2016)
|
修订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中国藻业协会、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
|
5
|
食品添加剂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GB 1886.230-2016)
|
修订
|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发酵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天津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院、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
6
|
食品添加剂 辣椒橙(GB 1886.105-2016)
|
修订
|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南昌海关技术中心、广州海关技术中心
|
7
|
食品添加剂 明胶(GB 6783-2013)
|
修订
|
北京化工大学、中国日用化工协会明胶分会、国家轻工业三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北京)
|
8
|
食品添加剂 乳酸(GB 1886.173-2016)
|
修订
|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大连大学、发酵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
9
|
食品添加剂 微晶纤维素(GB 1886.103-2015)
|
修订
|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协会、华中农业大学
|
10
|
食品添加剂 橡子壳棕
|
制定
|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青岛大学、发酵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
食品产品标准 2项
|
|||
11
|
坚果与籽类食品(GB 19300-2014)
|
修订
|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天津市卫生健康监督所、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
12
|
熟肉制品(GB 2726-2016)
|
修订
|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东北农业大学
|
生产经营规范标准 3项
|
|||
13
|
食品辐照加工卫生规范(GB 18524-2016)
|
修订
|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
|
14
|
食品经营过程卫生规范(GB 31621-2014)
|
修订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上海市食品化妆品质量安全管理协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北京市食品检验研究院(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
|
15
|
腌腊肉制品生产卫生规范
|
制定
|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肉类协会、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
|
理化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 20项
|
|||
16
|
水产品及其制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GB 5009.206-2016)
|
修订
|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大连民族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毒素类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作组
|
17
|
食品中桔青霉素的测定(GB 5009.222-2016)
|
修订
|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连民族大学、青岛海关技术中心、毒素类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作组
|
18
|
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GB 5009.185-2016)
|
修订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岛海关技术中心、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毒素类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作组
|
19
|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GB 5009.22-2016)
|
修订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海关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毒素类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作组
|
20
|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族的测定(GB 5009.24-2016) |
修订
|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深圳海关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毒素类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作组
|
21
|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GB 5009.96-2016) |
修订
|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潍坊医学院、毒素类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作组
|
22
|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测定(GB 5009.204-2014)
|
修订
|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23
|
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 5009.4-2016)
|
修订
|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海关技术中心
|
24
|
食品有机酸的测定(GB 5009.157-2016)
|
修订
|
哈尔滨海关技术中心、厦门市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杭州海关技术中心
|
25
|
食品中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测定(GB 5009.31-2016)
|
修订
|
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食品检验所(广东省酒类检测中心)
|
26
|
食品中乙二胺四乙酸盐的测定(GB 5009.278-2016)
|
修订
|
湖南省产商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南昌海关技术中心
|
27
|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GB 31604.27-2016) |
修订
|
上海海关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湖南省产商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
28
|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5009.3-2016)
|
修订
|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食品检验研究院(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
29
|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 5009.6-2016)
|
修订
|
江南大学、厦门海关技术中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审评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
30
|
食品中多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
制定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潍坊医学院、毒素类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作组
|
31
|
食品中白僵菌素和恩镰孢菌素的测定
|
制定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天津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辽宁省食品检验检测院、毒素类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作组
|
32
|
食品中交链孢毒素的测定
|
制定
|
江南大学、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毒素类检验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协作组
|
33
|
食品中索马甜的测定
|
制定
|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食品检验检测院
|
34
|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迁移量的测定
|
制定
|
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
35
|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苯甲酸、苯二甲酸和苯三甲酸迁移量的测定
|
制定
|
南京海关危险货物与包装检测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
微生物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 2项
|
|||
36
|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计数(GB 4789.38-2012)
|
修订
|
深圳海关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厦门海关技术中心、青岛海关技术中心、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
37
|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GB 4789.12-2016)
|
修订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青岛海关技术中心、湖南省产商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东北农业大学
|
营养与特殊膳食食品标准4项 | |||
38
|
食品营养强化剂 硒蛋白(GB 1903.28-2018)
|
修订
|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恩施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恩施州公共检验检测中心/国家富硒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北)、恩施州农业科学院、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武汉轻工大学/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
|
39
|
食品营养强化剂 醋酸视黄酯(醋酸维生素A)(GB 1903.31-2018) |
修订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安徽医科大学、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
|
40
|
食品营养强化剂 L-盐酸赖氨酸(GB 1903.1-2015) |
修订
|
东北农业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北京市食品检验研究院(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
|
41
|
肥胖、减脂手术全营养配方食品
|
制定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安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六安市人民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