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热科院环植所农业环境研究室退化与污染农田修复团队在热区稻菜轮作区中常用农药的污染特征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结果揭示热区稻菜轮作过程中使用新型吡啶酰胺类杀虫剂—氟啶虫酰胺引起的环境介质污染与生态风险均较小,从产地生态环境保护角度提出了氟啶虫酰胺可作为新烟碱类杀虫剂替代农药。
水稻-蔬菜轮作在全球农业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杀虫剂氟啶虫酰胺(FLO)及其主要代谢物(统称为FLOMs)在其环境基质中的命运和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仍未知。为此,开展了热带稻菜轮作系统中不同基质中FLOMs的残留浓度、驱动因素、迁移和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显示土壤、水体、植物与沉积物中均具有低残留水平、中等检出率特征,且FLO及其代谢产物N-(4-三氟甲基烟酰基)甘氨酸是环境介质中的优势残留物种(84.1?%至88.5?%),其赋存水平和组成在不同基质中呈高度的时空异质性。根据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结合增强回归树,FLOMs环境赋存与作物种植模式、基质参数(pH、有机物或总有机碳)和气候特征(如雨季/旱季)高度相关。尽管FLOMs在海南典型稻菜轮作区蔬菜种植期具有生态风险,但风险等级远低于吡虫啉和啶虫脒,且其在水稻-蔬菜轮作中污染的总体风险可以忽略。
研究成果以“Occurrence and ecological risks of flonicamid and its metabolites in multiple substrates from intensive rice–vegetable rotations in tropical China”为题发表于《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中国热科院环植所谭华东助理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武春媛研究员、邢巧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及国家农业环境儋州观测实验站等平台的支持。
论文全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3.165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