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讯 近年来,“剩菜盲盒”作为一种新奇而又有趣的消费方式,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追捧。“剩菜盲盒”,其实就是对临期食品的再利用,超市、商场、餐饮商家会对临期食品在内的各类商品,进行清仓处理,并且会设置专柜供消费者挑选。相比于罐装、瓶装等临期食品,“剩菜盲盒”保质期更短。
对于商家而言,“剩菜盲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期食品的库存压力;对于消费者而言,不仅能够购买到经济实惠的食品,还可以在消费过程中体验到开盲盒的乐趣。然而,在享受这种新兴的消费方式时,消费者需要注意其背后的食品安全问题。
那么,“剩菜盲盒”作为临期食品,质量方面是否过关,销售方式是否合规,到底能不能吃呢,食品伙伴网带您一探究竟。
临期食品是什么?
目前,国家标准法规里对于临期食品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发布的《预包装临期食品流通指南》团体标准中指出,预包装临期食品指接近食品保质期,并在保质期内,属于安全食品范围的预包装食品。
临期食品能不能吃?
临期食品是临近保质期,并处于保质期内的食品,消费者在购买临期食品时,尽量选择正规商家,仔细查看食品标签上的保质期等内容,检查食品包装是否完整,食物表面是否变质。在一般情况下,食用临期食品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剩菜盲盒”能卖吗
2022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意见稿》中拟规定:食品经营者在从事食品销售、餐饮服务过程中使用盲盒商品开展促销活动的,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有关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
《反食品浪费法》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
在实际销售过程中,为了达到较好的促销效果,许多商家都没有标注保质期,将“剩菜盲盒”变成了“保质期盲盒”,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容易造成商家用“过期”商品冒充“临期”商品对外销售。
针对临期食品的一种新兴创新方式——“剩菜盲盒”,在包装时必须有正确的标签标识,明确标示产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并告知消费者。同时,“剩菜盲盒”的贮存条件也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出售或处理掉。对于售卖“剩菜盲盒”的商家来说,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是其应承担的责任。
小结
一直以来,我国食品浪费现象都颇为严峻,在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当下,通过有效推进临期食品的流通,我们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还能促进节俭风尚的形成。随着“反食品浪费”消费理念的共识逐渐形成,“剩菜盲盒”等减少食品浪费的创新方式将不断涌现。然而,“剩菜”可以“盲”,食品安全不能“盲”,保障“剩菜盲盒”食品安全,需要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