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讯 2021年“315”晚会如期而至,晚会聚焦“提振消费、从心开始”,希望通过诚信的力量,稳步提高消费,改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用的放心,吃的放心。今年的315曝光了河北省青县肉羊养殖户违禁使用“瘦肉精”的问题,食品伙伴网梳理了事件报道及其进展,并结合过往的案例和相关规定作出解读,供大家参考。
颜色深 瘦肉多 河北“瘦肉羊”再度来袭
据315晚会报道,河北省青县肉羊养殖户在养羊过程中,为了提高羊瘦肉的产量,在饲料中偷偷加入了“瘦肉精”,加入“瘦肉精”的羊一只能多卖五六十元。而为了逃避监管部门的检查,运输过程中养殖户会在“瘦肉精”羊中混入几只没有喂养“瘦肉精”的“绿色羊”应付检查。养殖户明知“瘦肉精”是禁用药物,但为了提高产量,提高收益,置国家规定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于不顾,还是选择铤而走险使用“瘦肉精”。
事件一经曝光,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当晚立即责成河北省、河南省迅速组织开展查处工作。同时,农业农村部连夜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督促地方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严肃惩处违法行为,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调查处理结果。
截止到发稿,涉事企业负责人已被控制,问题羊肉已经封存,正在追踪瘦肉精来源。
“瘦肉精”相关知识简介及过往报道
下面带大家来系统了解一下“瘦肉精”。瘦肉精是一类药物的统称,能够抑制动物脂肪生成,促进瘦肉生长,主要为β-受体激动剂(也称β-兴奋剂)的药物,常见的包括盐酸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盐酸多巴胺等。“瘦肉精”会在动物组织中残留,而且该类物质性质稳定耐高温,普通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它的结构。有研究表明,消费者如果长期食用,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其实,近年来曝光的“瘦肉精”事件不在少数。就在2011年的315晚会也曝光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在2017年的315晚会上,另一种“瘦肉精”也被爆料,某些饲料企业瞒天过海地在饲料中违规添加喹乙醇等兽药,甚至是“人用西药”。在日常的执法检查中,“瘦肉精”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在2018年,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的日常食品抽检中1批次牛肉也被检出“瘦肉精”。2019年1月,辽宁抚顺市审理了一起养殖户在喂食牛的饲料中掺入“瘦肉精”,并将喂食了“瘦肉精”的牛批量出售。2020年7月份吉林永吉县人民法院依法审理了一起关于生产有毒、有害食品的案件。刘某在明知禁止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瘦肉精”的情况下,给一头待出售肉牛的饲料中掺入“瘦肉精”喂食。
各国对“瘦肉精”的监管措施
“瘦肉精”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料添加剂,该药实际上是严重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的毒品。为了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人类健康,早在2002年,原农业部发布的《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农业部公告第176号)禁止盐酸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盐酸多巴胺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农业部公告第235号)规定克伦特罗、沙丁胺醇在所有食品动物的所有可食用组织中均为不得检出(于2020年被《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50号)替换)。2019年4月,农业农村部印发2019年屠宰环节“瘦肉精”监督检测和风险监测方案,检测样品包括肝脏、尿液等。2021年3月,农业农村部印发《2021年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养猪环节“瘦肉精”专项检测。2020年5月,农业农村部印发方案,在全国部署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利剑”行动。其中,“利剑2号”行动以禽蛋、猪肉、牛肉、羊肉为重点产品,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违法使用禁用药品、使用未批准的药物及杀虫剂、不执行休药期规定,未按规定落实屠宰环节两项制度等行为。
在加强国内“瘦肉精”监管的同时,对于进口食品我们也是同样严格把关。因从美国进口猪肉中多次检出我国禁用兽药莱克多巴胺残留,为保护国内消费者身体健康,原国家质检总局发布通告,自2013年3月1日起,进口肉类进口商或其代理人在入境口岸报检进口美国猪肉时,应当提供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无莱克多巴胺残留的检测报告。
除了中国,国际很多国家/组织也相继颁布了相关规定来加强“瘦肉精”管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制定克伦特罗在部分动物食品中的限量要求;澳大利亚规定在食品用动物中不允许使用克伦特罗;韩国规定在所有食品中不得检出克伦特罗;日本规定在部分动物食品中不得检出克伦特罗。新西兰和日本制定了部分食品中莱克多巴胺的限量要求。
结语
尽管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瘦肉精”,但“瘦肉精”事件频发,这或许也给监管部门些许警示。相关部门应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和处罚力度,依法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瘦肉精”等违法添加物的行为。同时,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及检测和养殖、屠宰等环节“瘦肉精”的检测,提升企业和养殖户的食品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在源头上杜绝生产和使用“瘦肉精”等。
作为消费者,在日常购买肉类产品时,应尽量去正规的商场及销售场所,选择有检疫印章和检疫合格证明的肉类,并且不要贪图颜色深红肉多的肉类,尽可能的远离“精瘦肉”。而且动物内脏本身就具有吸收毒素和排毒的功能,这些器官中的“瘦肉精”含量最高,最好尽量少吃内脏类产品。
为保障消费者吃到放心安全的食品,需要做到全链条的保障,需要各个环节一起配合努力,还给食品一片“蓝天”。
本文为食品伙伴网食品安全合规事业部原创文章,转载请与我们联系。食品安全合规事业部提供国内外食品标准法规管理及咨询、食品安全信息监控与分析预警、产品注册申报备案服务、标签审核及合规咨询、会议培训服务等,详询:0535-2129301,邮箱:vip@foodmat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