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专业解读 >> 安全事件解读 >> 五常大米假冒事件解读

五常大米假冒事件解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09
中共质检总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五常大米假冒事件解读

1. 媒体声音

 2015年5月25日,有记者调查发现,五常市五常大米年产量至多为105万吨,但业内人士估算,全国市场上标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万吨。这意味着,市场上大量的五常大米是假冒的。

随后多家媒体对于“五常大米”假冒事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评论。其中,大多指出政府监管不严,标准不清,市场不透明等问题。要求政府将对企业的监督方面的一整套监管措施纸上落实到实际,不要搞形式主义。在帮助企业搞好转型升级、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要多管齐下。同时也指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需要全国通力,地方主义保护使异地打假难上加难。

2. 专家看法

业内专家指出,市场上的“傍名牌”行为尽管不是食品安全事件,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属于严重的欺诈行为。要让五常大米保真最重要的是实行过程监管,从产地到流通可追溯,让五常大米透明化,建立五常大米全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将五常大米从选种、种植到生产加工、市场销售的数据在平台上集中,形成完整的可溯源信息链。

3. 政府举措

随后,政府加强也加强监管动向,短期内出台多种政策,从种子繁育和加工、品牌及商标整合、管理上统一标准、品牌上挖掘文化内涵、建立有效举报系统和渠道等方面专项研究,意图通过法律及行政手段和市场规则对五常大米品牌营销和保护工作提供支持。 

2015年11月25日中共五常市委办公室五常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五常大米品牌建设与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2015年12月10日,国家食药总局公布《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其中新增了网络食品交易的规定,要求第三方平台要在网站醒目位置曝光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违法信息;第三方交易平台和入网的食品经营者需提供网址、IP地址、IP审查许可证明等信息;将网络食品也纳入食药监部门的常规抽检范畴,对网络食品的抽检标准做了详细规定。网络食品的监管将有法可依、更加细化,许多食品将不能像以往随意出入网络交易平台,对于五常大米的监管是有利的。

同时,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征信系统也纳入了此次草案,建立健全信用记录负面信息披露制度和守信激励制度。食品安全信用评价结果将与行业准入、融资信贷、证券发行等信用体系相衔接,借此对食品安全失信行为起到制约作用,以督促食品经营者自律。企业只有诚信经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前途。黑龙江省提出制售假冒五常大米,公安机关将严打并追究制售假者刑事责任。

5. 小结

五常水稻作为国家重要的农产品地理标识品牌面临着其他农产品品牌都遇到的窘境,必须建立一个健康良性的生产与经营秩序才能有助于品牌的维护与健康发展。农产品品牌保护牵涉法律、监管、商标保护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等多方联手,综合施策,多管齐下。

只有政府、企业共同努力,才能重建“五常大米”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更多食品安全事件解读请点击食品安全信息舆情监控与分析


 
 
 
推荐产品&服务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