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建议项目名称
|
制定
/修订
|
建议承担单位
|
通用标准 1项
|
|||
1.
|
食品声称通用标准
|
制定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
|
微生物限量标准 1项
|
|||
2.
|
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
修订
|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
|
食品添加剂标准 14项
|
|||
3.
|
食品添加剂 红曲米
|
修订
|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天津科技大学、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4.
|
食品添加剂 活性白土
|
修订
|
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四川大学、南昌大学、发酵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
5.
|
食品添加剂 六偏磷酸钠
|
修订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省产商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
6.
|
食品添加剂 磷酸
|
修订
|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青岛市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
7.
|
食品添加剂 氢氧化钠
|
修订
|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
8.
|
食品添加剂 DL-苹果酸
|
修订
|
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沈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南京师范大学、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
9.
|
食品添加剂 DL-苹果酸钠
|
修订
|
皖南医学院、沈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10.
|
食品添加剂 柠檬油
|
修订
|
上海香料研究所有限公司、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
|
11.
|
食品添加剂 丙酸钠
|
修订
|
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12.
|
食品添加剂 蔗糖脂肪酸酯
|
修订
|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发酵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
13.
|
食品添加剂 糖精钠
|
修订
|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发酵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
14.
|
食品添加剂 2-己基吡啶
|
制定
|
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上海香料研究所有限公司、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5.
|
食品添加剂 N-(2-(吡啶-2-基)乙基)薄荷烷基甲酰胺
|
制定
|
上海香料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6.
|
食品添加剂 番茄红素(三孢布拉霉来源)
|
制定
|
天津科技大学、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发酵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
食品产品标准 4项
|
|||
17.
|
蒸馏酒及其配制酒
|
修订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北京工商大学、中国酒业协会、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8.
|
配制酒
|
制定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北京工商大学、中国酒业协会、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9.
|
《乳清粉和乳清蛋白粉》修订(增加乳清液及其技术要求)
|
修订
|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东北农业大学、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
|
20.
|
食用动物油脂
|
修订
|
江南大学、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武汉轻工大学
|
生产经营规范1项
|
|||
21.
|
畜禽屠宰加工卫生规范
|
修订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食品相关产品 1项
|
|||
22.
|
食品接触用陶瓷材料及制品
|
修订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广东省公共卫生研究院、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理化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25项
|
|||
23.
|
食品中磷脂酰丝氨酸的测定
|
制定
|
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上海体育大学、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河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
|
24.
|
食品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测定
|
制定
|
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宁波市产品食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宁波市纤维检验所)、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农业大学
|
25.
|
食品中叶黄素二棕榈酸酯的测定
|
制定
|
湖南省产商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江南大学、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26.
|
食品中(3R,3'R)-二羟基-β-胡萝卜素的测定
|
制定
|
杭州海关技术中心、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27.
|
食品中透明质酸钠的测定
|
制定
|
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湖南省产商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新疆农业大学、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
|
28.
|
食品中茶氨酸的测定
|
制定
|
厦门海关技术中心、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辽宁省食品检验检测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
29.
|
食品中青霉酸和软毛青霉酸的测定
|
制定
|
厦门海关技术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江南大学
|
30.
|
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呕吐毒素的测定
|
制定
|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31.
|
食品中母乳低聚糖的测定
|
制定
|
北京市食品检验研究院(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发酵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农业大学
|
32.
|
食品中植酸及植酸钠的测定
|
修订
|
南昌海关技术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
33.
|
食品中生物胺的测定
|
修订
|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预防医学科学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宁波国检贸易便利化服务中心)
|
34.
|
理化检验 样品制备通则
|
制定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厦门海关技术中心、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35.
|
食品中环氧乙烷和2-氯乙醇的测定
|
制定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河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
|
36.
|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醋酸乙烯酯迁移量的测定
|
修订
|
广州海关技术中心、湖南省产商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
37.
|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甲基丙烯酰胺和N-羟甲基丙烯酰胺迁移量的测定
|
制定
|
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38.
|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1-己烯迁移量的测定
|
制定
|
南京海关危险货物与包装检测中心、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厦门海关技术中心
|
39.
|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五氯苯酚的测定和迁移量的测定
|
制定
|
湖南省产商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南京海关危险货物与包装检测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
40.
|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1,3,5-三氧环己烷和1,3-二氧环戊烷迁移量的测定
|
制定
|
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41.
|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2,2-二羟甲基丁醇和2,2-二甲基-1,3-丙二醇迁移量的测定
|
制定
|
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
|
42.
|
食品中茶多酚的测定
|
制定
|
宁波市产品食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宁波市纤维检验所)、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宁波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湖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
43.
|
食品中ε-聚赖氨酸的测定
|
制定
|
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食品检验检测院
|
44.
|
食品中姜黄及姜黄素的测定
|
制定
|
厦门海关技术中心、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江南大学、中原食品实验室、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45.
|
食品中紫胶红的测定
|
制定
|
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厦门海关技术中心、宁波市产品食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宁波市纤维检验所)、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江苏省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
|
46.
|
食品中茶黄素的测定
|
制定
|
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湖南省产商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
47.
|
食品中溶菌酶的测定
|
制定
|
青岛海关技术中心、厦门市食品药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
|
微生物检验方法与规程标准 9项
|
|||
48.
|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乳酸菌检验
|
修订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江西省检验检测认证总院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厦门海关技术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49.
|
食品用菌种检验 乳杆菌属检验
|
制定
|
北京市食品检验研究院(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
50.
|
食品用菌种检验 粘液乳杆菌属检验
|
制定
|
大连民族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南京市质量发展与先进技术应用研究院)
|
51.
|
食品用菌种检验 链球菌属检验
|
制定
|
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广东省食品检验所(广东省酒类检测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
52.
|
食品用菌种检验 乳酪杆菌属检验
|
制定
|
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发酵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
53.
|
食品用菌种检验 乳植杆菌属检验
|
制定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大连民族大学、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
|
54.
|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蜡样芽胞杆菌检验
|
修订
|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食品检验研究院(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拱北海关技术中心、江南大学
|
55.
|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肠杆菌科检验
|
修订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56.
|
食品用菌种检验 总则
|
制定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河北省食品检验研究院、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
|
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方法 1项
|
|||
57.
|
小鼠精原细胞或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
修订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食品营养强化剂3项
|
|||
58.
|
食品营养强化剂 L-赖氨酸
|
制定
|
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江南大学、沈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59.
|
食品营养强化剂 L-谷氨酸
|
制定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省产商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浙江省舟山市疾控中心、盘锦检验检测中心
|
60.
|
食品添加剂 维生素B6(盐酸吡哆醇)
|
修订
|
广州海关技术中心、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