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湛江地区因“保水虾仁”事件引发的食品安全风暴迎来官方处罚结果。根据最新信息显示,4家被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涉事企业,已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合计被罚款超过800万元,相关责任人更被禁止从事食品行业管理工作。
涉事企业集体“摘牌”,市场监管动真格
这4家企业包括:湛江宝辉水产有限公司、湛江良基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湛江尚方舟食品有限公司、湛江中青海洋水产有限公司。根据处罚决定,这些企业被查实存在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磷酸盐类)、违规使用未经检定计量器具、产品标签不合规等严重违法行为。
据央视3·15调查,宝辉水产的虾仁磷酸盐含量高达7.57克/公斤,超国家标准51.4%;良基食品的产品更夸张,含量高达12.5克/公斤,超标145%。而尚方舟甚至承认可按客户要求“定制保水等级”。
中青海洋水产的手段则更具欺诈性——工作人员表示,通过保水剂和包冰,100斤虾可“增重”至124斤以上,利润被“水分”堆出来。
虾价没涨,净含量却“注水”?保水乱象引发行业震动
“保水剂”,本质上是一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其在冷冻水产品中的最大允许使用量为5克/公斤(按磷酸根计)。但在现实操作中,一些企业将其滥用为增重牟利的工具,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扰乱了水产行业的正常价格体系。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有些工厂靠加水‘卖空气’,但我们这些老老实实做品质的企业,却被逼得越来越没竞争力。”
法定代表人被罚款并“禁业”,行业监管更趋严格
处罚不仅落在企业,还精准落实到个人责任。中青海洋水产法定代表人李恩恒被罚19.44万元,其主要负责人陈超被罚37.2万元,两人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管理工作,这是近年对个人追责较为严厉的案例之一。
据悉,自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4家涉事企业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部分涉案产品已被追缴没收,包括宝辉水产603箱青虾仁、良基食品646箱、尚方舟581箱、中青海洋水产多批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