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标法舆情动态 >> 食品安全动态 >> 2025年6月食品行业舆情盘点

2025年6月食品行业舆情盘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6-30  来源:食品伙伴网  作者:文雯
核心提示:2025年6月食品行业舆情信息如下: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引关注;商标上玩“文字游戏” 白象就“多半”商标一事致歉;海底捞“早产”麻酱引关注;央视曝光直播间鱼油虚假宣传问题、贵州仁怀白酒问题;网红被指固体饮料当药卖 市监局立案调查;3人吃烧烤花780元 重庆通报:欺诈消费者,10倍罚款;蜜雪冰城甜点被检出大肠菌群超标,香港一门店被通报;食品中吃出异物事件;实测13家饮品店的冰块11家菌落总数超标;北京来伊份食品连锁公司被行政约谈。
  食品伙伴网讯 2025年6月食品行业舆情信息如下: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引关注;商标上玩“文字游戏” 白象就“多半”商标一事致歉;海底捞“早产”麻酱引关注;央视曝光直播间鱼油虚假宣传问题、贵州仁怀白酒问题;网红被指固体饮料当药卖 市监局立案调查;3人吃烧烤花780元 重庆通报:欺诈消费者,10倍罚款;蜜雪冰城甜点被检出大肠菌群超标,香港一门店被通报;食品中吃出异物事件;实测13家饮品店的冰块11家菌落总数超标;北京来伊份食品连锁公司被行政约谈。
 
  1、校园食品安全问题事件引关注
 
  6月,有2起校园食品安全事件引发舆情关注。
 
  事件一:四川自贡一学校食堂被曝使用发臭猪肉事件
 
  近日,四川自贡一学校被举报使用发臭猪肉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6月23日,有消息称四川自贡富顺县华英实验小学多名家长反映学校食堂使用发臭猪肉。现场视频显示,大量家长在校门口聚集讨要说法。对此,富顺县教育体育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县市场监管局、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最终以调查结果为准。富顺县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称,已经对涉事的食材进行了封存、抽样并送检。如果确实存在问题,一定会进行严肃处理。
 
  6月23日,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教育体育局发布情况通报称,6月23日早上,富顺县华英实验学校食堂食材配送时,有家长质疑食材质量。县教育体育局高度重视,已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将家长质疑的原辅料就地封存,目前自贡检验检测院正在检验检测。教体局正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调查,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后续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
 
  6月23日,针对上述问题,县委、县政府已成立由纪委监委和教育体育、市场监管、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调查。
 
  6月24日,自贡市富顺县联合调查组发布情况通报,公布了富顺县华英实验学校食材问题调查情况与处置措施。
 
  经调查,学校自2024年8月起与富顺县鲲鹏商运公司签订食材配送合同,鲲鹏商运公司肉类供应由四川顺康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和富顺古氏鲜肉配送中心负责。此次涉事的151斤猪肉、260斤精排均由这两家供应商提供。其中,问题关键出在古氏配送中心的采购与运输环节。
 
  古氏配送中心于6月22日18时向无照经营户赵某订购150斤精排,赵某于23日凌晨4时在农贸市场购得宰杀时间为22日21时左右的精排。23日凌晨5时许,赵某使用不具有冷藏功能的仓栏式货车,交给古氏配送中心送至学校。
 
  6月23日凌晨1时许,古氏配送中心向顺康食品公司采购白条猪肉。2时30分左右,古氏配送中心使用不具有冷藏功能的普通厢式货车,将白条猪肉送至古氏配送中心进行分割。4时50分,古氏配送中心又使用不具有冷藏功能的普通厢式货车,将上述分割好的猪肉、精排送往鲲鹏商运公司。7时05分,鲲鹏商运公司使用冷藏车将151斤猪肉、110斤精排送达学校。
 
  调查发现,古氏配送中心向无照经营户赵某采购了宰杀后搁置时间较长的精排,且在采购运输过程中未采用冷链运输,导致部分精排出现不新鲜特征。购买的猪肉、精排均具有有效检验检疫证明。鲲鹏商运公司供应其他单位的食材未发现异常。执法人员将学生家长反映有问题的精排、猪瘦肉、带皮肥肉分别取样,送至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和自贡检验检测院检测,挥发性盐基氮指标(食材新鲜度评价指标)两次检验结果均未超出国家规定标准。
 
  针对此次事件,相关部门迅速采取严厉措施。已暂停鲲鹏商运公司所有合同学校食堂供应资格,封存古氏配送中心现存食材,并对两家企业及无照经营户赵某立案调查,涉嫌犯罪的将移交司法机关从严处置。同时,成立学校食堂食材供应工作专班,保障食材安全正常供应。此外,富顺县华英实验学校、县教育体育局、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因涉嫌履职不到位被停职检查,纪检监察机关将深入调查相关单位和干部履职情况,对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绝不姑息。
 
  事件二:为学校提供食材的周转筐有蛆?官方通报
 
  6月17日,有网友发视频反映江苏盱眙一家食品企业仓库内的食品转运筐生蛆,引发关注。
 
  据视频发布者称该批产品由涉事食品企业供货至无锡市苏南学校食材配送有限公司。记者了解到该食材配送有限公司为无锡市部分学校配送食材。
 
  盱眙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17日称,初步调查蛆虫系食品筐回收过程中出现,对涉事食品企业是否存在管理疏漏,目前多部门仍在进一步调查。
 
  6月17日,盱眙县农业农村局发布情况通报称,2025年6月16日晚,网民反映该县某企业食品周转筐发现蛆虫。该局第一时间现场突击检查、调取监控视频,经初步核查,该批周转筐16日上午从外市空筐运回,筐内无食品,10时许运至企业周转筐暂存间,待完成高温清洗消毒,检验合格后使用,视频拍摄时尚未清洗消杀。另经调取记录,该企业肉品为检疫检验合格后用食品级包装袋密封包装冷链出厂。该局局正会同相关部门对企业产品生产、包装、运输等全流程食品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如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将依法依规给予严厉处罚。
 
  事件三:学生奶“纯奶变酸奶”?广西贺州通报
 
  6月22日,一位广西网友反映,其孩子带回家的一瓶“新希望‘希望星’中国学生饮用奶”在保质期内出现凝固结块现象,引发关注。
 
  据报道,该网友发布的视频中显示,剪开包装纸盒后,倒出的牛奶已经凝固结块成类似豆腐脑的状态,并配文称“纯奶变酸奶”。该盒装牛奶生产日期为2025年2月27日,包装盒另一侧载明保质期为“常温密闭条件下6个月”,因此该奶仍在保质期内。
 
  6月23日,牛奶的生产商云南新希望邓川蝶泉乳业有限公司客服回应称,从云南运输到广西,在运输过程中如有碰撞,可能挤压导致盒内无菌层撕裂破损,肉眼可能看不到,但是将导致微生物侵入。对于是否系产品生产中不合格导致,该客服表示否认,“像供学校的产品,是整批次的,如果是整批产品有问题,应该会有很多学生反馈。”
 
  6月25日,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教育局发布情况通报称,针对6月23日网传学生饮用奶“纯奶变酸奶”有关问题,教育局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进行了深入调查,经调查,该学生饮用奶产品批号为E20250227,生产日期为2025年2月27日,保质期为6个月(常温密闭条件)。该批次学生饮用奶《产品质量通知单》检验合格,学校发放记录齐全,学生在饮用后未出现异常情况。经检验,同批次留样的学生奶未发现异常。
 
  经核实,视频中的学生奶系学生4月18日发放时未饮用,将其带回家,家属于6月16日饮用时发现牛奶凝块,原因为保存不当,储存环境温度过高造成。经说明后,学生家属表示认可。
 
  2、商标上玩“文字游戏” 白象就“多半”商标一事致歉
 
  6月4日,“白象多半桶方便面的多半是商标”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引发广泛关注。
 
  据悉,近日,多位网友反映称,白象“多半袋面”、“多半桶面”系列产品包装上显示“多半”为注册商标,并质疑企业“在宣传上玩文字游戏”。对此,白象食品官方客服人员表示,“多半”确实是商标,产品具体克重以包装上显示的为准。
 
  6月4日晚间,白象食品发布声明称,目前公司在售的“多半”产品,是基于原70克面饼基础上推出的110-120克面饼的大份量产品。“多一半”是基于原60克面饼推出的100克面饼的产品。“多半”商标申请注册的初心是为了与常规份量产品做区分,便于消费者选购。如因此给消费者造成误解,公司诚挚地表示歉意。后续公司将尽快调整“多半”产品包装,避免引发消费者的误解。
 
  6月6日晚间,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开信称,决定即日起,原“多半”系列产品更名为“面饼 120克”、原“多一半”系列产品更名为“面饼 110克”,并将在本月内停止生产原包装产品,后续终止使用“多半”、“多一半”产品名。
 
  继白象“多半袋/桶面”商标引发争议、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后,另一家企业今麦郎的“1桶半”的商标又被网友质疑“玩文字游戏”。
 
  据悉,热销的今麦郎“1 桶半”桶装方便面面饼标注的克数为110g,其包装上“1桶半”右侧标注“TM”,产品外包装上的宣传语为:“不是两桶买不起,而是1桶半更有性价比:与今麦郎弹面小桶产品对比”。但今麦郎“弹面小桶产品”面饼为85克,按照“1.5 倍小桶重量”的字面意思计算,其一桶半的克数应为127.5 克,也就是从重量上来说,今麦郎的“1 桶半”并未达到宣称的分量。
 
  对此,天猫平台“今麦郎旗舰店”客服表示 “1桶半”产品的面饼确实是110克,“弹面”小桶的面饼是85克。“1桶半”和“弹面”的面饼材质一致,均为油炸方便面,二者存在的差异为克数不同。
 
  此外,据媒体报道,从天眼查了解到,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曾申请注册“多半”“多半袋”“多半桶”等商标。此外,康师傅关联顶益(开曼岛)控股有限公司曾申请注册多枚“一倍半”“1碗半”“1倍袋半”“康师傅一倍半”等商标,当前商标多处于无效状态;今麦郎实业有限公司曾申请注册“一桶半”“1袋半”商标,目前均处于无效状态。
 
  近年来,一些企业在商标上“玩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的事件频有发生:千禾味业“千禾0”酱油中的“千禾0”为商标名;德子土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土鸡,“德子土”是商标;一品牛肉干主要成分是猪肉,“一品牛”是商标;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壹号土猪肉”,其中,“壹号土”是该公司申请的商标;深圳市晨光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供港壹号”盒装牛奶,“供港”也只是注册商标。此外还有,朴诚乳业的简爱酸奶包装上的“其他没了”、浙江雪海梅乡食品有限公司申请的“零添加西”梅商标、江西康怡食品有限公司申请的“零蔗糖”冰激凌商标等。
 
  3、海底捞“早产”麻酱引关注
 
  近日,消费者王女士买到海底捞生产的“早产”食品一事引发关注。
 
  据报道,消费者王女士投诉称,6月9日购买的海底捞“捞派豆花干拌麻辣烫套餐”食用之后出现腹泻症状,其后发现购买的花生芝麻酱生产日期为6月15日,疑似买到“未来日期”食品。
 
  发现问题后,王女士遂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反映。对此,市监部门经调查认为,商家行为属于“标签瑕疵”,决定不予处罚。涉事海底捞商家一名工作人员称,涉及“未来日期”的麻酱共有10盒,均已售出。
 
  随后,海底捞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经属地监管部门实地调查,花生芝麻调味酱实际为6月9日当日分装,产品资质、储存及保质期均符合要求。分装盒标签上日期失误系员工操作时误触键盘所致,共影响7笔外卖订单。对该失误给顾客带来困扰,海底捞称深表歉意,已安排专人联合外送平台对受影响的顾客进行回访沟通。同时,海底捞已启动标签系统升级,通过技术与流程的优化杜绝类似失误,并提升员工操作的便捷性。
 
  4、央视曝光直播间鱼油虚假宣传问题、贵州仁怀白酒问题
 
  6月,央视曝光了部分直播间鱼油存在虚假宣传问题和贵州仁怀白酒问题,引发广泛关注。
 
  事件一:央视曝光部分直播间鱼油存在虚假宣传问题
 
  6月15日,总台《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播发“鱼油里的猫腻 戳穿‘功效食品’谎言”报道部分直播间销售鱼油产品存在虚假宣传问题。
 
  据报道,鱼油,因具有心血管保健功效,成为消费者青睐的热门保健品,在电商平台持续热销。在不少网络直播间,主播都宣称自家鱼油核心有效成分的纯度或者含量高达95%。记者在视频直播平台购买了几种宣称为鱼油的产品,送往权威机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白云好心情生物企业店销售的这款宣称EPA含量85%,DHA含量10%的雨生红球藻深海鱼油,实际未检出这两种特征性成分。
 
  包装信息显示,一款主播销售过程中再三强调由“正规药企”生产的鱼油,实际生产企业是安徽谷素元制药有限公司,而不是包装上突出显示的世界500强广药集团下属的花城药业。广州白云山花城药业有限公司健康科技分公司仅是其总经销。
 
  专家认为,商家以普通食品冒充保健品鱼油,是典型的虚假宣传,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针对鱼油行业存在的问题,专业人士提醒,普通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优先选择正规药店或电商平台官方旗舰店等可靠渠道,并认准带有“蓝帽子”保健食品标识的产品,降低消费风险。
 
  此外,直播间功效食品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在监测的100个直播间的100件食品中,有69件存在对消费者信息误导的行为。
 
  6月20日,据报道,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针对上述报道,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组织安徽、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查处相关违法行为。
 
  针对央视曝光的3种不合格鱼油产品——“花城·雨生红球藻深海鱼油凝胶糖果”“花城·深海多烯鱼油凝胶糖果”和“深海多稀鱼油(无糖型)凝胶糖果(北京同仁堂(四川)健康药业有限公司经销)”,安徽省市场监管部门连夜组织执法力量对涉事生产企业开展执法检查,涉事企业安徽谷素元制药有限公司、安徽润枫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已被立案调查,相关产品已被封存并送检。对企业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属地市场监管部门约谈相关平台负责人,非法产品信息已清理,相关直播间虚假宣传等案件线索已移交有关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查处。
 
  事件二:央视曝光贵州仁怀白酒问题 当地通报
 
  6月22日晚,总台央视财经频道播出报道《“年份酒”,岂能凭空造》,反映了仁怀市个别商家涉嫌存在酱香型白酒生产中添加食用酒精、以假充真、虚假标注生产日期等问题。
 
  据记者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部分商家为了谋取利益,用食用酒精勾兑,冒充纯粮酿造酒售卖,还有个别商家虚构白酒的窖藏历史,以次充好,用“陈酿”“老酒”等模糊概念误导消费者。
 
  其中,有一款宣称“12年至18年坤沙”的洞藏酒,最大的宣传卖点就是其“数十米深山洞陈酿”。然而记者来到生产厂家茅渊酒厂却发现,市场上售卖的这款所谓“高端酱香酒”,只是用碎沙酒掺了串酒的酒精勾兑酒,成本低廉。在仁怀市的白酒产业中,坤沙酒是用完整粮食经“九蒸八酵七取酒”传统工艺酿造的酱香型白酒,碎沙酒是将高粱等粮食适度破碎后,经一到三次发酵、蒸馏取酒所得的纯粮白酒,串酒的核心成分则是酒精。在当地,部分酒厂将低价的碎沙酒甚至酒精酒冒充坤沙酒售卖,已成为行业内的潜规则。
 
  6月23日, 仁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称,报道播出后,贵州省、遵义市及仁怀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作出安排部署,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核查处置工作。初步调查核实,媒体报道涉及12家主体,目前,已对涉事企业抽检46样次、成品酒抽检66样次,后期将依据检验结果和调查情况依法处置。
 
  5、网红被指固体饮料当药卖 市监局立案调查
 
  近日,网红“啊宝”被举报在销售固体饮料“阿宝胃舒”过程中宣称可治胃病,涉嫌虚假宣传。
 
  据悉,网红“啊宝”从2024年开始,就在微信上兜售一款名为“阿宝胃舒”的“固体饮料”,却宣称这是“胃药”,可以根治胃酸胃胀等多种胃部不适,还能治疗痛风、关节炎,售价不菲。根据“阿宝胃舒”产品此前包装盒上成分标称为“党参、甘草、大枣、山楂、陈皮、鸡内金、麦芽”,产品类型为“固体饮料”。
 
  6月18日晚,厦门市市场监管局宣传教育处负责人回复称,针对媒体报道的有关违法线索,厦门市海沧区市场监管局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对当事人(网红“啊宝”)有关场所开展现场检查。经查,现场未发现舆情所述“阿宝胃舒”产品,发现未张贴标签的带包装产品及相关包装设备、包装材料等。海沧区市场监管局已依法对上述物品采取扣押的行政强制措施,并对当事人涉嫌违法行为立案,作进一步调查。
 
  据悉,“阿宝胃舒”原包装盒上的生产厂商为“河南恒盛源药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啊宝”曾将其“家族秘方”转给该公司,该公司通过河南省卫健委备案获得企业执行标准,并经过5位专家审核后才投入生产,同时“阿宝胃舒”用“啊宝”头像作为商标,经过国家版权局备案。其表示,2024年10月至11月,“阿宝胃舒”原包装盒设计及“啊宝”在销售过程中存在夸大宣传,当时厦门市场监管部门将投诉移送至河南市场监管部门,“我们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队从我们公司里把所有盒子都拉走销毁了,公司也受到了处罚。”自去年被处罚后,该公司已经没有再生产相关的产品。
 
  随后,该负责人出具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并表示,该公司是食品经营企业,没有生产车间,需要委托有资质的企业生产,委托生产商为“河南邦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6月19日,“河南恒盛源药业有限公司”注册地的禹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队工作人员称,2024年11月,该局收到相关投诉并介入后,河南恒盛源药业有限公司向委托生产商“河南邦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出具了不再生产的保证书。由于河南恒盛源药业有限公司比较积极配合,所以初次处置是以批评教育为主。
 
  6、3人吃烧烤花780元 重庆通报:欺诈消费者,10倍罚款
 
  6月3日,一游客称在重庆北滨路遭遇“烧烤刺客”,3人消费780元并且份量不足。该游客称该烧烤摊没有门牌,点菜均是手写记录并可以随意更改,结账时发现消费780元,质疑店家收费不合理,并称与商家理论时还遭遇对方持刀威胁。
 
  6月8日,重庆市江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发布通报称,6月4日,获悉游客张某某反映一烧烤摊收费不合理的情况后,立即会同相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开展调查处置。
 
  江北区市场监管局对照消费者提供的消费清单,逐项比对周边烧烤门店同类食品分量和价格。查明涉事商家的结算价格高于周边市场均价 50%左右,并有通过修改结算单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江北区公安分局通过实地走访、调取排查监控视频、询问双方当事人和目击证人等,证实无持刀威胁付款情况发生。
 
  目前,江北区市场监管局已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之规定,责令该商家停止经营,对其处以违法所得十倍的罚款。同时,要求该商家将消费金额全额退还消费者并致歉。
 
  7、蜜雪冰城甜点被检出大肠菌群超标,香港一门店被通报
 
  6月9日,香港特区政府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公布,一个冰冻甜点样本的大肠菌群含量和总含菌量超出法例上限。据悉,涉事店铺为沙田好运中心的蜜雪冰城。
 
  中心发言人表示,中心从沙田一零售店铺抽取上述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样本的大肠菌群含量为每克170个,总含菌量为每克75000个,超出香港法例上限。
 
  中心已知会有关商户上述违规事项。有关商户已按中心指示停售及弃置相关食品。中心也已向有关商户负责人和员工作出食物安全和卫生教育,并要求有关商户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如有足够证据,中心会提出检控。
 
  根据香港《冰冻甜点规例》,任何供出售的冰冻甜点,每克不可含有多于100个大肠菌群或多于50000个细菌。中心表示,大肠菌群含量和总含菌量超出法例标准,显示产品的卫生情况欠理想,但并不表示会引起食物中毒。
 
  中心会继续跟进事件和采取适当行动,以保障食物安全和市民健康。
 
  8、食品中吃出异物事件
 
  6月,发生多起食品中吃出异物事件引发舆情关注。
 
  事件一:市监局对星巴克疑喝出蟑螂不予立案
 
  据报道,近日,有网友发帖称,自己的朋友在星巴克(南京金融城店)购买的咖啡中喝出大蟑螂,向门店反映时遭到店员否认。店员表示,查看监控后发现操作没问题。
 
  6月5日,星巴克传播部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星巴克在获悉该情况后立即通过监控视频核查,确认当日门店严格按照流程规范制作了饮品,顾客购买饮品后在门店饮用并停留了约50分钟,未见异常,随后携带未饮用完的饮品离店。门店也请第三方虫害公司进行了检查,未发现顾客反馈的相关问题。建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已于6月3日到门店进行了调查取证。
 
  6月5日,南京市建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沙洲分局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在现场检查中,没有发现不符合食品安全规范的行为。现场检查还调取了顾客当时进行消费时的监控录像。“在监控中能看出顾客在店内饮用时,没有发现里面有异物。在离开前饮品还剩下不到一半的样子,顾客好像还有检查液体的情况。后续顾客回到车上出现的问题,在监控中没有办法进行识别。”该工作人员表示,就现场检查及商家提供的材料综合来看,未发现顾客展示的问题。按照举报工单的回复流程,将告知顾客不予立案。顾客如有其他证明材料提供,市场监管部门也会跟商家进一步取证。
 
  事件二:知名茶饮品牌被曝喝出青蛙 市监回应
 
  近日,有网友曝光“奈雪的茶”小盒茶内喝出整只青蛙,引发广泛关注。
 
  据当事人介绍,她买的是奈雪小盒茶中的茉莉花茶,里面会有些晒干的茉莉花。“那个干蛙的尸体,和这个白的(花)很像,所以你泡的时候,根本没有办法发现那只蛙。”这盒花茶是去年生产的,当时是凑单购买的。该网友后续发布的视频显示,她将这次涉及的产品以及异物提供给了奈雪。在奈雪的一家门店里,工作人员将茶里的异物挑了出来,放在了纸巾上。奈雪方面表示,将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赔偿。该网友表示,目前,市场监督管理局已开始介入。
 
  6月23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市监局相关人员回应称,经查,2024年消费者为凑单购买了6包“奈雪的茶”小盒茶,前5包饮用时未发现异样。但6月21日饮用最后一包时,发现茶内有疑似青蛙的物体。经市监部门调解,涉事的“奈雪的茶”门店依据《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向消费者赔付1000元人民币。
 
  据了解,涉事产品系“奈雪的茶”委托加工的预包装食品,该产品已于2024年底售罄,后续未再生产。相关部门正在对消费者送回的问题产品进行溯源分析,“具体是生产、包装还是运输环节出现的问题,还需要调查。如果确认是相关企业存在违规生产行为,将依法予以处罚。”
 
  9、实测13家饮品店的冰块11家菌落总数超标
 
  近日,知名测评博主“老爸评测”对13家市面常见快餐冷饮店(包括8家奶茶店、3家咖啡店、2家快餐店)食用冰块检测,结果显示:11家菌落总数超标,最高达19000CFU/ML、超标190倍;4家大肠菌群超标,最高超标38倍。而自来水检测结果更优,未检出相关问题。
 
  该博主在测评中表示,冰块受污染主要是因为制冰机清洁不到位、滤芯未及时更换、操作人员手部污染等原因造成。
 
  结论一出,舆论哗然,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榜。
 
  随后,多家品牌对食用冰卫生情况作出回应:
 
  瑞幸咖啡客服:瑞幸咖啡所有门店严格执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门店会按照规定清洗制冰机,每周四进行清洗,一周清洗一次。
 
  星巴克客服:星巴克秉承着为客户处理,食品至上,可放心食用。关于制冰机清洗频次,客服表示涉及内部信息,暂无法告知。
 
  一点点门店:制冰机会定期清洗,还有专人会定期检查。
 
  蜜雪冰城门店:食用冰是制冰机用饮用水制作的,门店每周会消毒清理一次,每天也会检查清洁。
 
  麦当劳门店:门店售出产品都是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会定期清洗制冰机。如果顾客对冰块不是很放心,建议去冰。
 
  10、北京来伊份食品连锁公司被行政约谈
 
  6月4日,北京市怀柔区市场监管局对北京来伊份食品连锁有限公司负责人进行了行政约谈。
 
  约谈会上,怀柔区市场监管局结合近期消费者投诉举报情况,要求企业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切实加强食品安全质量管控,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同时结合近期舆情热点问题,对企业负责人进行了业务培训并提出要求。
 
  该局要求企业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自查力度,重点加强对食品储存条件、保质期管理的巡查力度,严禁销售过期食品;对加盟店实施统一管理标准,确保门店销售规范,实现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此前事件回顾:
 
  今年5月,有江苏的消费者发视频投诉称,在来伊份的粽子中吃出疑似带血创可贴的异物,引发广泛关注。
 
  5月12日凌晨,来伊份回应称,已成立专项小组展开调查,承诺消费者因食用存有异物的蜜枣粽而出现的身体问题,由此产生的检查、治疗费用,公司全额承担。目前,来伊份已对本批次(2025年04月02日)蜜枣粽产品进行了下架处理,消费者也可选择就近门店进行退换货,并可得到相同金额的额外补偿。
 
  5月13日,来伊份在官网再次回应表示,事情发生后,公司对相关批次产品进行了下架封存处理,并全力配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调查工作。目前,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没有检查到任何不合格产品。来伊份称,公司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积极协调下,先行与消费者达成和解,力求快速消除更多消费者及公众媒体对公司产品的质疑。
 
  本文由食品伙伴网食品资讯中心编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news@foodmate.net。
 
 
推荐产品&服务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