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讯 2025年上半年海关总署通报了2025年1月至5月全国海关在入境货物到达口岸接受监管环节检出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未准入境的食品通告信息共计1607批次,涉及28类产品,主要为肉及肉制品、水产及其制品、饮料,主要不合格项目是产品标签标识不规范、货证不符和检出动物疫病。以下就进境不合格食品品类、不合格原因、产地、进境口岸进行分析。
1、进境不合格食品品类分析
通报的进境不合格产品中肉及肉制品、水产及其制品和饮料通报批次较多,分别为423批次、234批次和200批次。进境不合格产品品类占比见图1。
图1 进境不合格产品品类占比图
2、进境食品不合格原因分析
未准入境食品涉及的不合格原因主要是标签标识不规范、货证不符和检出动物疫病,分别为330批次、276批次和108批次。详细不合格原因分类数量见图2。(低于10批次的不合格原因归为其他)
图2 进境食品不合格原因数量统计图
3、进境口岸分析
上述不合格产品进境口岸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天津、广州和青岛等城市,以上城市不合格产品数量均超过100批次,各进境口岸查获不合格产品数量详见图3。
图3 各进境口岸查获不合格产品数量统计图
4、进境不合格食品产地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共查获来自69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品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规要求。其中,不合格批次数较多的产品产地是美国、日本、中国香港,均超100批次,详见图4。(不超过10批次的均归为其他国家)
图4 进境不合格产品产地统计图
5、总结
从进境食品抽检情况来看,几乎所有品类的进口食品,均有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情况,其中肉及肉制品、水产及其制品、饮料和酒类占比较高,不合格原因主要为标签标识不规范、产品货证不符和检出动物疫病。作为境外食品生产商、进口贸易商,必须严格遵守我国食品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的规定,掌握法规与标准条款要求,必要时进行合规咨询,保证进境食品符合我国的法规和标准要求。作为食品经营销售者,应履行商品进货查验义务,加强产品相关资质证明文件、检测报告等方面的合规审查,确保销售的食品安全、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