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标法舆情动态 >> 食品安全动态 >> 各地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典型经验

各地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典型经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02  来源:农业农村部
核心提示:2019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推进,主动作为,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引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典型经验。现将部分地区经验做法予以刊发,供学习借鉴。
  编者按:2019年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推进,主动作为,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一批地理标志农产品引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典型经验。现将部分地区经验做法予以刊发,供学习借鉴。

  福建:生态打底,安溪铁观音绿色增效

  安溪铁观音产自铁观音发源地福建省安溪县,其独特的“兰花香?观音韵”倍受推崇,入选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近年来,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的支持下,安溪县主打生态牌,安溪铁观音实现品种、品质与品牌的全面提升。一是强化生态立体保护。从县域大生态、茶山小生态、土壤微生态三个层面立体推进,强化产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有效改良茶园土壤,持续提升地力。在福建省首创“山长制”,严禁毁林种茶,保护茶园生态环境。二是强化绿色标准生产。加强安溪铁观音种质资源保护,推广“短穗扦插”无性繁殖技术,县域良种推广率达100%。创新打造生物信息对抗与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实施绿色防控。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和22个茶叶类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三是强化传统工艺传承。按照传统制作工艺,对119个规模茶厂实施清洁化改造,扶持44家规模企业优化传统加工工艺,连续举办安溪铁观音大师赛、茶业万人培训,弘扬工匠精神。四是强化全程追溯管理。推行合格证制度和“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将全县农产品地理标志企业全部纳入福建省农产品追溯平台管理,实现全程可追溯,出口茶叶连续13年100%通过出口国官方检测。消费者通过“认标”“认牌”“认码”,提升正宗安溪铁观音的市场认知度和公信力,促进优质优价。

  河南:标准引领,汝阳红薯稳质量强品牌

  汝阳红薯产自河南省汝阳县,其历史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薯形周正美观,皮紫肉白,风味独特,受到消费者青睐。通过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实施,汝阳县强化标准引领,推动一体化管理,实现质量和品牌双提升。一是深化校地合作,推广标准化种植。为保持汝阳红薯独特品质、提升自动化生产装备水平,汝阳县与相关高校深入合作,开展汝阳红薯生产环境与独特品质、智能储存控制系统等科研公关和技术研发,规划汝阳红薯核心基地5万亩,高标准建设汝阳红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脱毒薯苗研发、种薯繁育、技术推广一体化管理。二是构建溯源监管体系,严格规范用标。依托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和县、乡、村三层监管检测体系,建立汝阳红薯溯源监测监管体系。同时,通过严格把关、谨慎授权等管理措施,提高标志授权和使用的规范性。汝阳红薯共授权地理标志使用单位16家,生产规模3.3万亩,带标上市产品年均超过6万吨。三是深挖品牌文化,强化示范带动。开展品牌策划和研究,深入挖掘汝阳红薯农耕文化,打造“汝阳红薯-龙骨上的薯香”系列地理标志农产品文化体系。建成“汝阳红薯淘宝村电商孵化基地”,建设了10个集育苗、生产、加工、储藏、销售于一体的地理标志品牌展示窗口,成为可借鉴、可推广的示范典型。

  四川:保种兴业 内江猪产业蹄疾步稳

  内江猪在四川省内江市已有1800年以上驯养历史,具有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肉质佳等优点,是我国首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地方猪种之一。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的推动下,内江市围绕保种兴业,推动内江猪特色产业发展取得实效。一是构建多层次保种体系。从国家保种场150头核心群的单一保种状态,建设成为国家保种场保种、备份场保种和冷冻体细胞、精液、胚胎等多层次的保种体系。二是发展“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模式。坚持“政府引导+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模式,建设内江猪研究所,引进龙头企业,打造内江猪全产业链。采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模式,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种养循环”模式,建成年出栏600-1000头内江猪种养循环家庭农场单元231个,年出栏达25万余头。三是推行“地理标志+企业品牌”发展。重点打造内江猪地理标志区域公共品牌,形成了“黑德香”“弘济黑猪”“奥巴黑”等众多知名企业品牌。在成都、重庆等地开设内江猪特色菜品体验馆、产品专卖店89个,推动内江猪产品从内江走出四川、走向全国。四是带动就业促增收。内江猪带动就业2000余人,养殖户每“代养”1头内江猪可获得400-700元的“代养”收益,内江猪猪肉的市场均价稳定在每斤48元左右,头均产值从4000元上升到1万元,2020年内江猪产值近25亿元。

  陕西:产管结合,大荔冬枣全面发展

  大荔冬枣产自陕西省大荔县,枣肉乳白细嫩,口感细嫩酥脆,倍受消费者青睐。通过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大荔县推动产管结合,实现产业全面提升。全县种植面积42万亩,年产量50万吨,年产值50亿元,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一是推动全产业链标准化。制定了涵盖全产业链的《大荔冬枣地标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和《地理标志产品 大荔冬枣》地方标准。按照标准,建立大荔冬枣种质资源圃,加强特色种质提纯、复壮、示范和扩繁。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5万亩,引进冬枣光电智能分拣生产线,支持企业研发精深加工产品,形成种植、产后整理、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标准化发展,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是实施“一证一码”管理制度。要求所有生产经营主体和农户建立健全生产记录制度。对纳入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监管的生产经营主体,配备农残速测仪、糖度计等仪器设备,实行追溯二维码管理,推进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三是注重品牌叠加赋能。大荔县与信誉度高的23家企业(合作社)签订《标志授权使用协议》,规范使用地理标识,实现产品带“双标一证”(地理标志标识、质量追溯标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上市,全面推动统一产品名称、统一品牌标识、统一品牌宣传、统一包装设计、统一产品追溯,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

  广西:综合种养,三江稻田鲤鱼“跃龙门”

  三江稻田鲤鱼产自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其肉质鲜嫩,骨刺细软,鱼汤清甜,得到广泛认可。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将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成功打造了三江特色农品地标名片。一是全链条推进综合种养。建设三江稻田鲤鱼原种扩繁保护中心,实现年供应量达6000万尾以上。制定三江稻田鲤鱼养殖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建成质量检测室,加强了特色品质和质量安全检测。建设三江稻田鲤鱼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全县稻鱼综合种养标准化发展。二是全方位推进品牌建设。开展三江稻田鲤鱼进校园活动,将产业发展与学生教育相结合。组织企业参加农产品博览会、农贸会等展销会,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结合“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以稻鱼节、多耶节等节日为契机,让游客更深入感受三江稻田鲤鱼文化。三是全县域打造脱贫产业。全县三江稻田鲤鱼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7.66万亩,覆盖全县贫困户15864户,产业覆盖率72.29%,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已成为侗乡百姓脱贫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贵州:产销对接,关岭牛步入“牛”市

  关岭牛产自有“天然温室”之称的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是国家级重点保护地方畜禽品之一,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经济价值和开发价值。在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农产品的支持下,关岭县强化产销对接,推动关岭牛品牌走向全国。一是推行按标生产,实施带标上市。先后发布《关岭牛》《关岭牛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实现了3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场全部按标生产经营管理,与符合标准的企业签订《关岭牛标志使用授权书》,全面实行带标入市,严厉打击违规用标行为,保护规范用标企业权益。二是打造高标准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建成关岭牛能繁母牛规范化示范养殖小区、高产牧草及饲草加工储藏示范基地和关岭牛核心保护区,建立关岭牛屠宰肉食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种养模式。三是畅通产销对接,“牛”市场不断拓展。采取“牧场+屠宰场+零售市场”的经营模式,产品直供多家餐饮名店和高职院校。加强关岭牛产品系列包装设计和宣传营销,在全国多个城市开设关岭牛地理标志产品体验店,鼓励关岭本土企业走出去,关岭人在全国经营牛肉餐馆、牛肉商铺达1960家,产品供不应求,关岭牛价值得以体现,真正实现了“关岭牛,牛起来”。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












 
关键词: 农产品
 
推荐产品&服务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