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标法舆情动态 >> 食品安全动态 >> 解读 | 食品接触材料芳香族伯胺迁移量检测安全标准

解读 | 食品接触材料芳香族伯胺迁移量检测安全标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06  来源:海关发布微信号
核心提示:芳香族伯胺中4,4'-二氨基二苯甲烷、2-萘胺、4-氨基联苯、联苯胺四种物质已被证明是致癌物和诱变剂,可以通过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并能够诱发白血病、癌症等病症。由于此类物质对人体危害性大,目前已被欧盟、韩国、南美洲南方共同市场等国家和地区禁用。2020年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制品被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通报(RASFF)案例中,因塑料制品中芳香族伯胺迁移量不合格被通报的数量占总数的36.1%。
  芳香族伯胺中4,4'-二氨基二苯甲烷、2-萘胺、4-氨基联苯、联苯胺四种物质已被证明是致癌物和诱变剂,可以通过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并能够诱发白血病、癌症等病症。由于此类物质对人体危害性大,目前已被欧盟、韩国、南美洲南方共同市场等国家和地区禁用。2020年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制品被欧盟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通报(RASFF)案例中,因塑料制品中芳香族伯胺迁移量不合格被通报的数量占总数的36.1%。
 
  检测标准正式施行
 
  2021年3月,广州海关技术中心(IQTC)主持起草的GB 31604.52-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芳香族伯胺迁移量的测定》正式发布,并将于2021年8月22日起正式施行。
 
  注意事项
 
  该标准是我国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芳香族伯胺迁移量的首个国家强制性检测标准,覆盖了欧盟最新发布的 (EU) 2020/1245修订案中的全部特定种类禁用芳香族伯胺。标准的发布实施,为我国开展食品接触材料产品芳香族伯胺迁移量的合规管理和风险监测,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技术手段和依据。
 
  什么是芳香族伯胺
 
  芳香族伯胺(Primary aromatic amines, PAAs),是指氨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芳环基取代后的化合物。在食品接触材料中,芳香族伯胺是一类典型的非有意添加物,其来源主要有两方面:(1)含有芳香族异氰酸酯的塑料、胶粘剂、涂层等材料与水反应,生成芳香族伯胺,(2)带有偶氮类着色剂的材料,与还原性物质相遇时产生芳香族伯胺。
 
  在食品接触用塑料、涂料、橡胶、油墨、粘合剂中使用的着色剂以及含有聚氨酯粘合剂的塑料和聚合物涂层中,都存在芳香族伯胺残留风险。
 
  标准的适用范围
 
  标准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29种芳香族伯胺迁移量的测定方法。下图为29种芳香族伯胺的名称、CAS号以及分子式。
微信图片_20210506105706
  标准的测试原理
 
  该标准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食品接触材料中的29种芳香族伯胺迁移量进行检测。根据食品模拟物溶液极性不同,提供了两种检测方法:一种方法适用于极性食品模拟物溶液:4%(体积分数,下同)乙酸、10%乙醇、20%乙醇、50%乙醇、95%乙醇,溶液过滤后直接供仪器测定;另一种方法适用于非极性食品模拟物的化学替代溶液异辛烷,溶液需要先通过甲醇-水溶液萃取后,取水层过滤后供仪器测定。
微信图片_20210506105750
  29种芳香族伯胺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中的总离子流色谱图
 
  该标准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按预期用途分为非密封制品类和密封制品类两大类,要求按照预期用途分别算出单种芳香族伯胺的特定迁移量,再将每种芳香族伯胺的单种迁移量加和得到芳香族伯胺迁移量总量。方法检出限为0.001毫克/千克,定量限为0.003毫克/千克。

  海关提醒
 
  根据食品接触材料中芳香族伯胺的来源分析,建议行业从两方面降低芳香族伯胺的迁移:一是减少直接作为功能性添加剂的芳香族伯胺的使用,如在环氧树脂中使用脂肪胺类固化剂,代替芳香族伯胺作为胺类固化剂,在尼龙厨具中改用其他类型的耐高温增强剂等。二是尽量避免使用能产生芳香族伯胺的化学物质,如在聚氨酯类产品中,用脂肪族异氰酸酯类代替芳香族异氰酸酯作为固化剂;对于使用了芳香族异氰酸酯的胶粘剂,在固化后适当延长熟化时间;在各类制品中尽量不用或少用偶氮类着色剂等。
 
  供稿/ 广州海关
 
 
推荐产品&服务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