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标法舆情动态 >> 食品安全动态 >> 8月这617批次食品被拒,三大高风险区需警惕

8月这617批次食品被拒,三大高风险区需警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9-24  来源:食品伙伴网
核心提示:2025年9月16日,海关总署发布了2025年8月未准入境食品信息,共有617批次食品因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相关法规要求,被依法作退货或销毁处理。为帮助广大进口企业规避风险、提升合规水平,食品伙伴网对未准入境食品信息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出以下三大风险维度,供参考。
  2025年9月16日,海关总署发布了2025年8月未准入境食品信息,共有617批次食品因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相关法规要求,被依法作退货或销毁处理。为帮助广大进口企业规避风险、提升合规水平,食品伙伴网对未准入境食品信息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出以下三大风险维度,供参考。
 
  01

  主要不合格类型分析:标签标识、动物疫病问题突出
 
  在617批次不合格食品中,标签不合格、动物疫病问题比较突出。同时,质量指标、兽药问题、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货证不符等问题出现频率也比较高,需要企业重点关注。
 
  标签问题最为突出,高达159批次,占比近四分之一(24.88%)。涉及产品从咖啡、调味品到饮料、糖果等,种类繁多。标签是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的第一窗口,也是海关查验的重点。根据我们近期进口标签审核经验,进口标签不合格常见问题包括:未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营养成分表、中文标签缺失及宣称不合规等。为避免标签问题的出现,建议进口前对标签合规性进行全面审核。
 
  动物疫病共出现86批次,占比约13.46%。主要集中于冷冻南美白虾等产品。动物疫病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生物安全,是海关动植物检疫工作的重中之重。此类产品被拒,表明来源地区可能存在疫情风险或境外生产企业的防疫管理体系存在漏洞。在此提醒进口水产品企业重视动植物疫病问题,关注进口准入要求以及加强对来源地区疫病动态跟踪,优先选择具备良好检疫记录的供应商。
 
  对于质量指标、兽药问题、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也比较常见,建议企业提前了解中国标准法规要求,提前做好合规判定,以防出现不合格被退运的情况。
 
  02

  来源地与产品类别分析:高风险国家与品类需重点关注
 
  1、来源地分布:
 
  不合格食品来源地前五名为厄瓜多尔、日本、美国、意大利以及巴西。需要重点关注:厄瓜多尔的南美白虾焦亚硫酸钠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以及动物疫病问题;日本清酒自主召回以及境外生产企业注册问题;美国牛肉中检出禁用兽药醋酸美仑孕酮,以及速冻调制食品的风险;意大利的复合调味料标签标识风险较高;巴西牛肉货证不符以及检出不得检出兽药睾酮值得关注。
 
  2、产品类别分布:
 
  高风险品类包括:
 
  水产及其制品(检出动物疫病、检出寄生虫、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焦亚硫酸钠、货证不符)
 
  肉及肉制品(检出不得检出兽药睾酮、检出禁用兽药醋酸美仑孕酮、感官检验不合格)
 
  饮料(标签问题)
 
  酒类(企业自主召回,标签问题、境外生产企业注册问题)
 
  焙烤食品(标签问题、境外生产企业注册问题)
 
  03

  进口口岸分布:区域性风险集中显现
 
  不合格批次最多的进境口岸依次为:上海(161批次)、天津(94批次)、深圳(90批次)、广州(57批次)、湛江(36批次)、厦门(35批次)、青岛(30批次)、南宁(20批次)以及乌鲁木齐(19批次)。
 
  总结与建议
 
  食品安全无小事,合规进口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基于8月数据,我们建议:
 
  1、强化标签合规管理,将审核环节前置,严格对照GB 7718等标准法规要求,开展标签自查或送检;
 
  2、关注动植物疫病动态,严格审核境外供应商资质与检疫证明;农兽药限量要求等符合中国产品标准及相应法规要求。
 
  3、建立风险品类清单,对高频问题产品实施重点检测;
 
  4、善用数据工具,持续跟踪海关通报与政策更新。
 
  数据说明:本文基于2025年8月海关总署公布的未准入境食品数据结合食品伙伴网自主研发抽检查询分析系统进行分析,仅供参考。企业应以官方最新发布数据为准,持续关注预警动态。

  本文由食品伙伴网食品资讯中心编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news@foodmate.net。

 
 
推荐产品&服务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