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购物成为主要消费方式,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随着业态的快速变化发展,相关消费纠纷呈现逐年增长态势。特别在促销高峰期之后,容易出现消费投诉集中的现象。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广东全省各级消委会共处理网络购物消费投诉386825件,根据近两年数据分析,约占全年投诉量六成,消费者主要反映: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价格优惠与宣传不符,商家擅自取消订单,未按承诺时间发货,退换政策不落实,售后服务效率低等。为维护公平有序的网络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在今年“双11”促销高峰期到来之际,广东省消委会汇总近年受理的网购投诉,从中挑选十个具有典型性警示性的案例,组织法务人员、律师进行专业点评,向社会发布,希望通过真实典型案例的深入剖析,提醒消费者增强消费安全意识,提高科学理性消费能力。同时,也督促经营者强化诚信经营理念,规范网络促销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的网购消费环境。其中,食品领域案例如下:
无法提供食品合法来源 网商赔付十倍价款
【案情】消费者李先生在某平台商铺购买食用黄油,销售页面上标有“假一赔十”。但货到后,李先生发现商品净含量与包装标注不符,而且实物颜色、气味等和以往购买的存在较多差异,认为商铺售假,要求经营者履行“假一赔十”承诺。被商家拒绝后,李先生便向省消委会投诉。调解过程中,商家始终无法提供商品品牌方授权许可证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最终赔付了消费者十倍价款。
【点评】依据《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和供货者等相关信息。本案中,经营者无法提供相关产品供货商信息及产品合格证明,涉嫌销售无合法来源食品。此类食品不仅可能因来源不明侵害相关主体合法权益,更可能因品质问题,直接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日常经营中,商家应重视食品来源合规性,严格查验供货资质与食品合格证明,确保来源合法可追溯。同时,经营者以“假一赔十”作为宣传引流,却未能提供食品合法来源,导致只能以赔付履行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