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利来面包人造奶油实际为黄油
11月16日,吉林长春。有消费者反映,在好利来一款售价18元的“酸奶提子”面包配料表中发现标注“人造奶油”,引发质疑。11月17日,好利来长春某门店工作人员表示,该产品已销售多年,所谓“人造奶油”实为新西兰黄油,并非植物奶油。好利来官方客服也回应称,该标注系错误,实际成分是黄油与其他配料的混合物。对于为何不使用动物奶油,客服解释,因面包夹层需保持一定可塑性,“动物奶油质地较稀,不适宜用作夹心”。目前,好利来已通知相关门店更正标签,将“人造奶油”调整为“黄油”。
宁波大学拟转化快速腌制咸蛋黄专利
近日,宁波大学公示的一则拟转化“一种快速腌制咸蛋黄的方法”专利成果公告引关注。据公开的专利内容介绍,该专利成果完成人主要是张进杰、高兴杰、王甜甜、徐大伦、杨文鸽五人,该专利的优点是制作周期短、风味浓郁且有典型砂砾感,其风味与质感和鸭蛋咸蛋黄风味无差别。谈起这项专利的发明契机,专利成果完成人之一、宁波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张进杰说:“在走访温州一家小规模的蛋鸡养殖企业时发现,以往制作咸蛋黄时,都是整颗腌制鸡蛋或鸭蛋,通过盐分渗透整个蛋制作咸蛋黄,但这种制作方式造成了蛋清的浪费。”于是张进杰和徐大伦的团队带学生探索出了一种分离蛋清,单独腌制蛋黄,而不丢失咸蛋黄原有风味的腌制方式。他补充道:“这种及时分离的腌制方式,既能够高效发挥蛋清的商业价值,又不易受到蛋类供应波动周期的影响,能够保证咸蛋黄长期的稳定供应。”据其介绍,这项专利可用于多种食品生产,例如咸蛋黄粽子、咸蛋黄月饼和咸蛋黄粉。近期,已有企业计划购入专利投入咸蛋黄生产。
从赣州经开区法院获悉:近日,赣州经开区法院审结一起涉案金额超10万元的销售伪劣产品案,揭开了假“风干手撕牦牛肉”的真面目:所谓的“牦牛肉零食”,实际是无任何牦牛成分的猪肉、鸡肉混合添加剂制成,销售渠道覆盖线上线下。2022年至2023年,被告人郑某从李某处进货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风干手撕牦牛肉”。这些“零食”经检测仅含猪源性、鸡源性成分,无任何牦牛成分,进货价为32-35元/200克。郑某再以47-49元/包的价格,通过线下水果店和线上微信渠道对外销售,累计销售金额达10万余元,非法获利2.6万元。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郑某明知“风干手撕牦牛肉”系伪劣产品仍以假充真予以销售,销售金额约10万元,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销售伪劣产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法院判决:被告人郑某犯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拘役五个月,缓刑十个月,并处罚金六万元。
食品追溯评价国家标准发布
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近日,GB/T 46453—2025《食品追溯体系评价通则》国家标准正式发布。据了解,作为国内首个食品追溯评价的国家标准,将推动食品追溯体系从“有”向“优”转变,切实实现“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风险可控、责任可究”的管理目标,食品追溯体系建设长期存在的“重建设、轻评价”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该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牵头制定,首次建立了统一的食品追溯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食品追溯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了评价原则、评价内容、结果计算方法和实施程序,为企业自评和第三方机构开展客观评估提供了技术规范。
京东正式推出“七鲜咖啡”
11月17日,京东推出了多款产品,包括现制饮品品牌“七鲜咖啡”、京东外卖独立APP、京东点评以及京东真榜。京东表示,七鲜咖啡秉持“只用鲜奶”的定位,为用户提供更新鲜、更好喝、更健康的咖啡选择,现已率先落地北京,正以每周新开3至5家门店的速度稳步拓展,预计今年年底覆盖北京主要城区。
豌豆尖折耳根糯米酸奶热销
近日,四川成都一奶茶店16元一杯的豌豆尖糯米酸奶,引发热议。有网友好奇,也有网友质疑“黑暗料理”。11月17日,饮品店店长杨女士称,这款创意饮品是今年2月推出的,同期上架的还有折耳根糯米酸奶。杨女士称,不少游客主动尝鲜后均表示“可以接受”“意外好喝”。目前,两款饮品的销量也排在门店前列。
瑞幸咖啡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
11月17日,瑞幸咖啡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围绕规模增长的核心战略,公司业绩继续取得稳健发展。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瑞幸咖啡总净收入为152.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2%,GAAP营业利润17.77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率11.6%。月均交易客户数达1.12亿;门店总数增加至29,214家。三季度GMV约为173.20亿元人民币。
近日,美国FDA网站更新了进口预警措施(import alert),我国广东一家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获得美国FDA认可。食品伙伴网提醒出口企业,密切关注FDA、FSIS相关法规规定,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食品生产加工,保证食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规避出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