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专业解读 >> 安全事件解读 >> 解读:2016年第三季度国内食品抽检

解读:2016年第三季度国内食品抽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0-10
中共质检总局党组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食品伙伴网对2016年第三季度国内食品抽检信息做了汇总整理,利用食品抽检信息查询分析系统进行统计与分析。
    食品伙伴网密切关注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监督管理部门的食品安全抽检动态,对2016年第三季度食品抽检信息做了汇总整理,利用食品抽检信息查询分析系统进行统计与分析,分析结果详见下文。

2016年第三季度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共抽检食品85957批次,其中抽检合格样品83748批次,不合格样品2209批次,合格率为97.4%,较第二季度有所下降(第二季度合格率为97.8%)。

 

一、食品品类分析

第三季度抽检力度较大的四类食品为糕点、肉及肉制品、粮食及其制品、饮料。其中糕点共抽检10581批次,不合格422批次,不合格率为4.0%,主要不合格原因为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共计183批次,占总不合格的43.5%,微生物超标161批次,占总不合格的38.2%;肉及肉制品共抽检9024批次,不合格145批次,不合格率为1.6%,主要的不合格原因为微生物超标,共计75批次,占总不合格的52.4%,兽药残留超标22批次,占总不合格的15.4%;粮食及其制品共抽检8853批次,不合格35批次,不合格率为0.4%,主要的不合格原因为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共计24批次,占总不合格的68.5%,生物毒素超标7批次,占总不合格的20.0%;饮料共抽检7479批次,不合格205批次,主要的不合格原因为微生物超标,共计105批次,占总不合格的51.3%。具体抽检食品批次占比见下图1:

 图片1

图1 抽检食品品类分析图

抽检中发现合格率最低的食品品类是冷冻饮品,合格率为92.6%,主要不合格原因为微生物超标(占比57.9%)、蛋白质低于标准值(占比26.3%);其次是方便食品,合格率为95.0%,主要不合格原因为微生物超标(占比78.2%),其余品类合格率均高于95%。具体抽检结果汇总情况见下表1:

表1抽检情况汇总

 
QQ图片20161010091132

 

 二、不合格原因分析

    第三季度抽检发现的不合格样品中,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共计711批次,微生物超标555批次,质量指标不合格463批次,标签标识不符合要求220批次。其余不合格原因见下图2:

图片2 

图2 不合格原因占比

 

三、不合格防控小贴士

1、微生物超标

微生物超标与食品原辅料、生产加工环境洁净度、工器具设备消毒问题、人员卫生意识、贮存运输销售条件等有关,对于食品生产企业,应该从各个环节进行微生物风险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从人员卫生意识的提升、原辅料验收、生产加工环境的改善、生产过程的规范、生产技术的提高、贮存运输销售环境的控制等方面降低微生物污染的几率,才能确保终产品微生物指标符合要求。

2、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

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包括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主要与企业对于标准不熟悉、配方设计不科学、原辅料带入、加工工艺不稳定有关。企业应严格遵守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科学制定产品配方,注意添加剂的配比和添加量,配料环节准确称重,对于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坚决不予添加,确保终产品的添加剂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3、质量指标不合格

质量指标是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指标,例如营养成分、产品特征指标等,不合格的发生与产品原辅料质量、产品配方、生产加工技术、出厂检验等方面有关。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原辅料入厂检验制度、供应商评审机制,科学制定产品配方,提高生产技术,加强产品检验,从而提升产品质量。

4、标签标识

标签标识不符合要求,发生的原因一是企业未掌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条款要求;二是配方、配料管理不规范;三是企业为销售利益在标签标识上采取虚假宣传。企业应深度研究标签通则条款要求,科学管理配方,准确配料,标签标识的设计要客观地反映产品真实属性,杜绝虚假宣传。

 食品伙伴网拥有专业团队,为食品企业提供全方位食品安全解决方案。更多食品抽检信息查询分析请点击食品抽检信息查询分析系统联系我们

 


 
 
 
推荐产品&服务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