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标法舆情动态 >> 食品安全动态 >> 《食品安全传播指南》发布

《食品安全传播指南》发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2-07
核心提示:2016年12月5日,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以下简称“科信中心”)与国际食品信息中心联合在京举行了食品安全培训交流会,探讨风险传播现状与发展趋势,会上发布了一本重磅学术成果——《食品安全传播指南》。


2016年12月5日,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以下简称“科信中心”)与国际食品信息中心联合在京举行了食品安全培训交流会,探讨风险传播现状与发展趋势,会上发布了一本重磅学术成果——《食品安全传播指南》下称《指南》)

国家食药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三司杜晓曦副司长、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高延敏司长、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程金根副局长、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于文军副局长等出席了会议并讲话,他们对《指南》的意义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介绍了本部门在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方面所开展的工作。

《食品安全传播指南》是以美国食品安全风险传播为实例,详细介绍了如何有效地规划和实施食品安全传播,旨在提供有效的食品安全传播方面的原则和方法。科信中心完成了中文版编译工作。

国际食品信息委员会食品安全总监Tony Flood对《指南》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同时介绍了国际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他表示,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对监管食品安全都有一套不同的做法,但是共同努力分享和了解最佳监管做法将会带来长期的健康食品供应。

“这是我们和国际‘对标’的最好方式”,高延敏司长认为《指南》的颁布很有意义,有利于看清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跟国际还有多少差距,还有多少值得继续改进和完善的。

“整个社会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的水平不够高,但是关注度却异常的高。” 杜晓曦副司长这样总结食品安全交流所面临的社会状况。

科信中心首席顾问包大跃则认为,我国政府风险认识与大众的风险感知之间缺乏有效交流,形成巨大真空。同样,公众感知与专家观点之间也存在巨大差距。因此,了解和认识国外优秀的传播经验非常关键。

“谣言和误导性信息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已经超过食品本身不安全因素的健康危害”,陈君石多次强调。他认为,目前的一大难题是如何向公众传播相关信息时做到不在食品供应的安全性、监管部门治理食品链的能力、以及食品企业生产安全食品的承诺这三方面对消费者的信心造成损害。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指出,食品安全信息交流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指南》的发布将对中国的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与推动作用。食品信息交流的新理念需要进一步达成共识和传播。

陈君石说,在大多数语言中,“风险”一词使消费者产生恐惧和焦虑。因此,风险往往被视为坏事。因为“风险”这个词所具有天然的负面属性,容易使风险交流成为负面信息的载体,从而激化消费者对食品的紧张和担忧。陈君石在大会上提出一个新的理念:应该将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转变为“食品信息交流”,这样“有利于重塑消费者对食品供应的信心,并减少政府对交流的顾虑”。

他发现,现在很多地区的“风险”交流似乎更加打击消费者的信心,让消费者对食品更加恐惧,甚至会造成消费者对于政府部门未能解决问题而感到愤怒。但不交流并非解决之道,只会造成谣言与虚假信息的滋生更加猖獗。

对此,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马勇也高度认同,他认为发生的许多案例,并不属于食品安全风险的内容,但是如果不进行信息交流,可能被公众误认为是食品安全风险问题。

食品安全风险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具有普遍性。国际社会认识到尽可能减少食品安全风险的重要性,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规定,“有权获得充足食物”的前提除其他事项外,包括食品“不含有害物质”。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主任钟凯表示,未来中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发展趋势是“融合”。不同领域融合,弱化信息壁垒;各方有机融合,对话机制更完善,跨界平台越来越多;不同方式手段融合,一切围绕重建信任。

 
 
推荐产品&服务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