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摊贩售卖的散装“现挤鲜奶”,摊主大多以“自营牧场”“自家饲养”“零添加”等为卖点,使用塑料桶盛放或三轮车运输,直接销售未经杀菌处理的散装生鲜乳。部分消费者认为这种未经加工的“生鲜奶”更新鲜、更营养,其实其背后的食品安全隐患应引起广大消费者的特别重视。
1.致病菌污染风险高
没有经过杀菌消毒或杀菌不彻底的“生鲜奶”,极易受到动物体及挤奶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如挤奶环境、运输工具卫生条件不达标,极易导致二次污染。
2.储存环境条件差
街头售卖的散装“生鲜奶”,大多未按照相关规定具备必要的储存条件,甚至没有冷藏措施。贮运温度不能持续保持在0-4℃之间,贮存容器的卫生消毒也很难保证。
3.营养与安全存在误区
未均质处理的“生鲜奶”乳脂肪球较大,煮沸后形成的“奶皮”被误认为营养更丰富,实际其营养价值与巴氏杀菌奶无差异,且不利于人体吸收。消费者个人若进行加热操作,加热过度会导致营养流失,而加热不足则无法有效杀菌。
在此,市场监管部门郑重提醒
1.我国《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生鲜乳不得直接销售,需由具备资质的乳企加工处理。
2.街头“第一口新鲜”生鲜奶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尤其是儿童、老人、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饮用此类“生鲜奶”后被布鲁氏菌感染的风险更大。
3.正规的乳制品企业生产的液态奶,其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要求,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且基本保留了生鲜乳的营养特性。
4.消费者应购买饮用正规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乳制品,切勿进入“生鲜奶”营养高、更新鲜等消费误区。
信息来源:食品流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