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标法舆情动态 >> 食品安全动态 >> 食品行业一周舆情信息汇总(2025.11.17-11.23)

食品行业一周舆情信息汇总(2025.11.17-11.23)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1-24  来源:食品伙伴网  作者:文雯
核心提示:2025年11月17日-11月23日食品行业舆情信息有:火锅店误将燃料加入汤锅,官方通报;多人食用网红提拉米苏后腹泻发热 市监局已介入;“清华林博士”背后公司存虚假宣传拟被处罚;女子赤脚站在装虾的海鲜柜里做卫生,商家回应;好利来回应人造奶油面包系标注错误;用猪肉鸡肉制假牦牛肉获缓刑;福建一市场被指现宰活猫出售,多方回应。
  食品伙伴网讯 2025年11月17日-11月23日食品行业舆情信息有:
 
  火锅店误将燃料加入汤锅,官方通报
 
  11月22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山东省博兴县小鲜肥牛火锅店,服务员误将燃料加入锅底,导致11人住院。
 
  11月23日,据山东博兴县联合调查组通报:近日,有群众在小鲜肥牛火锅店就餐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到医院治疗观察。接报后,博兴县由卫生健康局牵头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紧急开展流调采样、检验检测等应急处置,组织医务人员进行诊治。经初步调查,系火锅店工作人员误将燃料加入锅底,群众误食所致,共涉及11人,均系轻症。目前,8人已出院,3人输液观察,涉事火锅店已停业整顿。下一步,博兴县将进一步加大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多人食用网红提拉米苏后腹泻发热 市监局已介入
 
  近日,江苏南通多位网友反映,在吃了当地一家蛋糕店的提拉米苏后身体不适。据了解,这是一家网红提拉米苏店,此前有消费者排长队购买。
 
  目前,该店已暂停营业,社交平台账号上的视频也已删除。其账号简介已改为:“近期,部分客户反馈在11月13日购买的提拉米苏食用后出现身体不适,我们深感愧疚,向受影响客户致以诚挚歉意。我们正在配合相关部门彻查问题根源。”
 
  11月17日,记者从南通市通州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目前已经立案,正在调查取证。
 
  “清华林博士”背后公司存虚假宣传拟被处罚
 
  11月18日,从广州番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结合有关资料和调查情况,已初步认定“清华林博士-Linoder”(现已更名为“Linoder氨基丁酸-专注儿童成长”)背后公司林诺德(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存在虚假宣传的违法行为,现正同步核查企业是否存在其他关联违法行为。
 
  下一步,该局拟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及其他相关规定,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番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介绍,该局已责令涉事公司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范经营行为,重点整改直播间的宣传环节问题。
 
  同时,要求企业提交整改后的直播间宣传话术及模板供监管部门审核,目前已完成初步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内容已指导企业予以删减,并就合法合规宣传要点进行专项指引,确保企业后续宣传行为符合法律要求。
 
  番禺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该局将继续依法推进案件办理,坚决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秩序。
 
  女子赤脚站在装虾的海鲜柜里做卫生,商家回应
 
  11月21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海南三亚一家超市内,一名女子赤脚踩在一个装着虾的海鲜池里,用抹布清理更高处的一个海鲜池。视频显示,女子赤脚踩的那个海鲜池上,贴有一个写着“对虾”字样的标牌。
 
  11月22日下午,该超市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超市的海鲜区被承包给了一个供应商,视频中的女子系该供应商的一名工作人员。该女子清理海鲜柜时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应该把海鲜池里的海鲜都捞出来,再把水放干净做清洁,事后还要进行消杀处理,目前他们已经对这名女子做警告处理。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目前他们已将涉及的海鲜全部下架,并且还出了一份公告,对已经售卖出去的海鲜进行召回处理,“消费者过来,我们照价赔偿”。
 
  对此,有媒体记者致电海南12345政务热线,工作人员称该超市海鲜区属市场监管局吉阳分局管辖,光脚清洗既不卫生也不安全,将登记反馈要求整改。22日下午,记者收到12345短信回复,表示已第一时间转交相关部门处理,将尽快回复处理结果。
 
  好利来回应人造奶油面包系标注错误
 
  11月16日,吉林长春。有消费者反映,在好利来一款售价18元的“酸奶提子”面包配料表中发现标注“人造奶油”,引发质疑。
 
  11月17日,好利来长春某门店工作人员表示,该产品已销售多年,所谓“人造奶油”实为新西兰黄油,并非植物奶油。好利来官方客服也回应称,该标注系错误,实际成分是黄油与其他配料的混合物。对于为何不使用动物奶油,客服解释,因面包夹层需保持一定可塑性,“动物奶油质地较稀,不适宜用作夹心”。
 
  目前,好利来已通知相关门店更正标签,将“人造奶油”调整为“黄油”。
 
  用猪肉鸡肉制假牦牛肉获缓刑
 
  近日,赣州经开区法院审结一起涉案金额超10万元的销售伪劣产品案,揭开了假“风干手撕牦牛肉”的真面目:所谓的“牦牛肉零食”,实际是无任何牦牛成分的猪肉、鸡肉混合添加剂制成,销售渠道覆盖线上线下。
 
  2022年至2023年,被告人郑某从李某处进货无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风干手撕牦牛肉”。这些“零食”经检测仅含猪源性、鸡源性成分,无任何牦牛成分,进货价为32-35元/200克。郑某再以47-49元/包的价格,通过线下水果店和线上微信渠道对外销售,累计销售金额达10万余元,非法获利2.6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郑某明知“风干手撕牦牛肉”系伪劣产品仍以假充真予以销售,销售金额约10万元,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应当以销售伪劣产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法院判决:被告人郑某犯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拘役五个月,缓刑十个月,并处罚金六万元。
 
  福建一市场被指现宰活猫出售,多方回应
 
  11月15日,网民钟先生称,福建上杭县城东市场内有商户出售活猫并提供现场屠宰。钟先生认为,所售猫只未经检疫,食用有安全风险。
 
  市场管理人员称,当地有吃猫肉、狗肉的习俗,售卖活猫并宰杀是为了方便消费者。
 
  上杭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称,仅对宠物猫、狗进行检疫,食用无检疫规程。
 
  律师认为,猫、狗缺乏合法的屠宰检疫规程,市面上销售的猫肉基本算是“三无产品”,食用存在安全风险。
 
  目前,上杭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已介入处理。
 
  本文由食品伙伴网食品资讯中心编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news@foodmate.net。
 
 
推荐产品&服务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