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门餐具为食物增色不少,如何正确清洗消毒它们呢?有些你未必知道!小编带你来看。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市场监管总局公告2018年第12号)》分三步:清洗、消毒和保洁。按要求“一冲、二洗、三消毒、四保洁”,餐饮具抽检再也不怕啦!
一 清洗方法
采用手工方法清洗的,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刮掉餐用具表面的食物残渣;
2.用含洗涤剂的溶液洗净餐用具表面;
3.用自来水冲去餐用具表面残留的洗涤剂。
采用洗碗机清洗的,按设备使用说明操作
二 消毒方法
物理消毒
1.采用蒸汽、煮沸消毒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00℃,并保持10分钟以上;
蒸汽消毒
煮沸消毒
2.采用红外线消毒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20℃以上,并保持10分钟以上;
3.采用洗碗机消毒的,消毒温度、时间等应确保消毒效果满足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化学消毒
主要为使用各种含氯消毒剂消毒,在确保消毒效果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其他消毒剂和参数。
使用含氯消毒剂的消毒方法:
1.严格按照含氯消毒剂产品说明书标明的要求配制消毒液,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有效氯浓度宜在100mg/L~150mg/L,其他含氯消毒液中的有效氯浓度宜在250mg/L以上;
2.将餐用具全部浸入配置好的二氧化氯消毒剂消毒液中10~20分钟,其他含氯消毒剂5分钟以上;
3.用自来水冲去餐用具表面残留的消毒液。
三 保洁方法
1.餐用具清洗或消毒后宜沥干、烘干。使用抹布擦干的,抹布应专用,并经清洗消毒方可使用,防止餐用具受到污染;
2.及时将消毒后的餐用具放入专用的密闭保洁设施内。
四 常见错误
方法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有不少问题,我们总结了一些常见问题,客官们快来对号入座啦!
情况一:根本没消毒。这里面有很多种形式,最明显的就是店开着开着消毒柜成了储藏室或者直接丢弃消毒设备设施。此外,有消毒水却不会用、热水烫一烫自以为是消毒。
情况二:清洗不到位。油渍残留:餐饮具没洗干净放在消毒柜里烘,餐盘从消毒柜里拿出来,发现浓缩后的精华残留在餐盘上。食物残渣残留:还有没将残渣刮干净进了洗碗机,洗好出来后仍有粘性强的食物。
情况三:消毒效力不够。配制的消毒液浓度不够:没有按照含氯消毒剂产品说明书标明的要求配制消毒液,消毒液中的有效氯浓度未达到250mg/L以上。热消毒温度不达标:采用蒸汽、煮沸消毒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00℃;采用红外线消毒的,温度一般控制在120℃以上;热消毒是从设备设施的温度达到要求后开始计算时间的。消毒时间太短:这里既有化学消毒浸泡的时间太短,也有消毒柜消毒时间太短。
情况四:温度不达标。洗碗机的两道温度设定不符要求,致使清洗消毒效力打折扣。通常来说第一道设定在65℃,第二道设定在85℃,严格按照所购买的洗碗机说明书来设定。
情况五:水池混用。清洗消毒餐饮具的水池与清洗食品原料的水池混用,此乃大忌,特别是与清洗水产品的水池混用
情况六:靠得太紧密。中间部分的餐具无法达到预期的消毒温度。不锈钢餐具可以通过延长消毒时间的到解决,但是密胺餐具就不能长时间高温了。建议将餐具放置时留出空隙。
情况七:错误的摆放。消毒时碗口、杯口、餐盘叠在一起面朝上,这样放置清洗时的水会残留在餐具内,消毒后拿出来的碗仍然是挂水的。特别在使用定向喷水的洗碗机时这样叠加放置送入清洗通道是无法达到清洗消毒效力的。
情况八:未定期维护消毒设备。例如洗碗机出口处的幕帘未定期清洁,会直接污染消毒后传送出来的餐饮具,造成餐饮具二次污染。
情况九:消毒产品不合格。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洗涤剂和消毒剂。一般来说就是采购的是三无产品,产品质量没有保证。
情况十:机器设备故障。洗碗机洗涤剂或者催干剂输送泵故障,无法按照比例输送液体至洗碗机,等于就是将餐饮具在洗碗机里热一下。
情况十一:保洁措施未落实。一般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使用化学消毒的餐饮具在消毒后要用自来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解决餐具上残留的水珠,要么晾干要么擦干,二是很多单位比较讲究,会要求餐厅服务员在将餐饮具摆上餐桌前用布再擦一遍,但是这两点在操作时往往会疏忽擦拭前对布和服务员手部的消毒。三是未及时将已消毒的参加放入密闭的保洁柜内。
餐饮服务提供的是一种公共服务,对使用过的餐饮具进行清洗消毒是预防病菌传播的必须手段,餐饮具的有效消毒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