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讯 近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进入2022年的“两会时间”。在两会期间,食品行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发表了相关建议和提案,食品伙伴网对此进行了整理,一起看看吧。
全国人大代表、君乐宝乳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魏立华
《关于扶持家庭牧场发展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君乐宝乳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魏立华提出了关于扶持家庭牧场发展的建议。建议继续加强、完善和落实财税金融支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更好地保障家庭牧场的土地经营权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推进奶业振兴。
(一)多渠道解决家庭牧场建设用地难问题。建议加大奶牛家庭牧场扶持力度,在年度农业设施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奶牛家庭牧场建设。
(二)加大对奶牛家庭牧场的金融扶持力度。解决家庭牧场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问题,根据家庭牧场信贷需求的特点,加强农业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扩大新型经营主体财产(牛舍、生物资产等)可纳入抵押的范围,采取多种形式的金融服务,扩大金融支持力度。
(三)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更多扶持。基础设施是农业的基石,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建议加大对家庭牧场扶持力度,推进家庭牧场水电路改造、粪污处理、挤奶设备、TMR设备等配套设施建设,并支持家庭牧场自动化、智能化设施设备的使用,通过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提升家庭牧场人均劳动工效和收益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完善科技创新、培训和服务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大对家庭牧场的培训力度,提高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制定专门计划,对符合条件的中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务农创业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二是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应用体系,支持龙头企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通过建设农村农业综合服务示范基地等方式共同参与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科技服务载体,大力推进农业技术综合推广。
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研发高级经理史玉东
四大举措,助力中国乳业竞争力全面提升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研发高级经理史玉东提出了四大举措,助力中国乳业竞争力全面提升。
在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会议上史玉东建议,中国奶业应站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加快建立国家级储备中心、交易中心,进一步提升我国奶业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助力经济行稳致远。
破瓶颈:加强奶源自给 提升行业竞争力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国家奶业振兴战略,各地乳企纷纷加快国内奶源基地布局,提升国内生鲜乳供给保障能力,奶源基地建设发展需要充足的牛源作保障。因此,史玉东建议以育种为核心的奶牛繁育体系建设,增强良种自主供应能力。此外,史玉东还表示,要一进步提升我国乳品业加工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苜蓿草良种创新繁育,扶持沙漠地区有机苜蓿种植与奶牛养殖种养结合主体,缩小苜蓿草与粮食作物的种植收入差距,全面提升国内种植收益、奶牛生产效率和养殖效益,推动我国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稳产业:创新机制 稳定行业波动
在《“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中亦提出了稳定生鲜乳购销秩序的要求,那么,如何打通行业的“任督二脉”?
史玉东建议,可以借鉴奶业发达国家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创新乳品市场调节机制,将大宗乳品如大包粉列为储备物资,建立国家级储备中心,形成保供稳价“缓冲器”,保护奶农利益,保障市场平稳运行。同时,针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史玉东建议可以通过发挥我国6000亿元元乳产业交易额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建立国家级乳业交易中心,加强对国际乳品价格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我国乳业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定标准:保障行业有序竞合
目前,我国益生菌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存在空白,造成益生菌行业的进入门槛尤其是用于普通食品的进入门槛不高,造成行业长期存在“劣币驱逐良币”乱象,不利于行业发展和满足消费者需求。
对此,史玉东建议,应该推动益生菌相关规范标准的制定,完善食品行业质量标准体系。此举不仅利于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时有助于食品产品品类的创新,并与国际市场保持一致,是加强国内食品生产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呼声。此外,随着老人和儿童两个特定群体的数量增多,也对食品的个性化和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能够在食品标签中明确食品的人群特性,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还可以引导不同人群的合理膳食。未来,通过加大相关标准的供给,规范和引导企业针对特定人群在营养健康产品创新、食养指导和规范发展等方面的力度,将更好地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
可持续:打造“双碳”标杆 引领绿色发展
《“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指出,要提高国产乳制品竞争力,培养一批示范带动行业发展、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具有影响力的国产乳品品牌。
在史玉东看来,中国乳业的发展,正在通过“绿色”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观,开启新一轮的动能切换。此轮动能切换,如何树立标杆,通过龙头的带动加快产业的迭代。史玉东建议,国家应出台鼓励政策,针对具有代表性先行示范企业或“碳中和”案例给予政策支持,带动行业加速推动科学减碳规划与实施,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早日实现。
未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乳业,不仅加快了中国从乳企大国到乳企强国的蝶变,更能持续增强中国乳企全球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洪江
《加大中国葡萄酒品牌建设与酿酒葡萄种植业扶持力度 促进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
202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洪江提交了一份《加大中国葡萄酒品牌建设与酿酒葡萄种植业扶持力度 促进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建议。
周洪江建议道,中国葡萄酒行业正处低谷期,未来发展短期来看仍然不太乐观。各级政府应加大对产业扶持力度,实现产业提质降本增效,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葡萄酒产业发展道路,重塑中国葡萄酒形象。通过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稳固产业,创造就业,促进我国葡萄酒行业和酿酒葡萄种植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应加大科研投入,优化品种和栽培技术,推进酿酒葡萄种植全过程机械化。国家相关部门牵头,积极筛选和培育适应我国主要产区种植条件的酿酒葡萄优良品种,建立完善的良种苗木三级繁育体系;简化国外优良品种引进程序和条件;加强种植配套技术研发,实现良种良法有机结合。国家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大力研发和推广自动化埋藤机和出土机、采摘机、修剪机、植保设备等,鼓励建设农机服务中心,降低葡萄生产成本。
第二,建议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能够对全国酿酒葡萄种植业出台更多、更有力度、更有支持性的优惠政策或财政支持。
第三,加大品牌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中国葡萄酒”IP。争取国家和相关部门设立葡萄酒推广专项扶持资金和品牌建设基金,大力推广“中国葡萄酒”这一公共品牌。
第四,规范葡萄酒流通市场,加强葡萄酒市场终端评价能力建设。建议采用葡萄酒中国鉴评体系标准,依托行业协会葡萄酒评委队伍,结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品质量检测和海关进出口检验检疫,对中国市场流通的葡萄酒产品进行感官评价,在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塑造适合中国葡萄酒品质和价值的沟通语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
《关于后疫情时代全面提升食品产业与科技战略地位 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关于食品金属包装固废定向回收与原级资源化利用》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带来《关于后疫情时代全面提升食品产业与科技战略地位 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建议提升食品产业与食品科技的战略地位,研究实施“藏粮于食品”系统工程;培育食品企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与发展动能等。
此外,孙宝国还带来《关于食品金属包装固废定向回收与原级资源化利用》的提案,他建议完善食品金属包装固废产业链回收再生利用相关法规,完善食品接触铝质易拉罐原级再生产业链标准体系,支持食品接触材料再生技术突破,实现食品接触材料的原级再生利用尽快在国内落地等。
全国人大代表、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
将“耕地肥沃”纳入乡村振兴指标体系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建议将“耕地肥沃”纳入乡村振兴指标体系,以提高全社会对于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在保护耕地面积不减的基础上,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长期保障。
冷友斌建议,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打造全产业链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要在种养环节积极吸纳农户参与,让农民共享产业发展的成果,调动其参与土地保护的积极性。
冷友斌还表示,要加强整合区域力量,在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基础上,围绕乳制品、大米、玉米、大豆等优势农产品,实施东北地域特色的“黑土地标志农产品”工程,打造一批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品牌,增强黑土地的经济价值。从国家层面制定出台黑土地质量、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等相关标准,建立以黑土地保护为核心的全产业链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对社会化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建立黑土地综合治理技术、社会化服务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第三方服务机构,积极推动黑土地综合治理技术在农户中的应用。把“耕地肥沃”纳入乡村振兴指标体系之后,可将耕地质量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鼓励地方持续加大对耕地休耕轮作、新技术模式应用、发展种养循环农业、强化生态补偿修复等鼓励性和支持性政策的投入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李翠枝
农牧业减排降碳的相关建议
今年两会上,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全国人大代表李翠枝带来了有关如何进一步推动农牧业减排降碳,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建议。
李翠枝建议,尽快完善农牧业碳排放统计体系,设计农牧业碳中和路线图,推动全链减碳。除了减碳,应鼓励种养结合一体化发展,加速草场恢复,进一步发挥草地碳汇功能,同时开发一套有效的碳汇方法论,促进农牧等相关领域企业自愿减排。此外,人才是赋能行业低碳转型的关键,在这方面,她建议国家从教育机制和体制上出发,加快“农牧业+减碳”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本文由食品伙伴网食品资讯中心编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请联系news@foodmat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