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工作,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两会期间,农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再度引起热议,有关农业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话题也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我司组织舆情监测团队,对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情况进行了梳理,现编报为工作简报,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参考。
2022年全国两会胜利闭幕。3月4日以来,共监测到两会代表、委员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的提案、观点报道3210篇,全网累计转发2.9万次。经过梳理分析,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话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农业投入品、标准化、品牌打造、追溯体系和快速检测五个方面。
一、绿色安全的投入品才能产出绿色优质的农产品
“民以食为天”,农业投入品是关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化肥普遍过量施用,单位耕地面积化肥用量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农药、兽药、化肥等主要投入品的绿色化发展是代表委员的普遍共识。
一是加强绿色农业投入品研发与应用。王静委员在向习近平总书记的汇报《筑牢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石》中提出,要加快推广一批农民会用、好用、管用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同时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绿色农药新品种创新研发、应用推广的支持力度,国家农资综合补贴要与绿色农药挂钩。在另一份《我国主要农业投入品研发和产业化中面临的问题和建议》中,王静委员呼吁,尽快设计布局风险性农业投入品替代专项,建立一支真正懂技术的植物和动物专业“医生”队伍。羊风极委员立足海南,建议国家相关部委支持优先在海南开展农田土壤环境承载力相关研究,为海南农业投入品的合理施用及农田土壤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二是加强投入品管制。张明华委员注意到,随着电商快速发展,农业投入品的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形成了规模化的网络销售新模式。网络交易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他建议,规范完善我国农业投入品网络监管,及时修订和完善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结合企业信用信息年度报告制度等,逐步建立网络经营者信用档案。徐忠富委员也建议,严格农药兽药生产经营管理,禁止制售假劣农药、兽药行为,依法取缔造假窝点、地下黑工厂,对涉农药兽药违法违规网站进行清查,有力打击网上违法销售行为。
二、产出放心的农产品关键要靠农业标准化
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产出放心的农产品关键要靠农业标准化。多位代表委员在履职期间,都调研了解到标准化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以全程标准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陈晓华委员表示,我国农业标准化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老百姓的期待比,与农业高质高效的要求比,与发达国家发展状况比,水平仍然偏低。他建议,应当以更大力度推进农业标准化,切实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按标生产、依标监管的轨道,以农业标准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以检测体系建设带动农业标准化。姜成英代表认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也将带动农业标准化工作高效推进,理顺现有不同标准体系间关系,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的数据库,构建具有安全监测、预报、预警的完整系统,才能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吴彦契代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建议,进一步推进农产品质量检验分析的标准,强化标准的基础性研究,推进标准与国际接轨。同时,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对农产品标准推广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三、优质农业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不少代表委员都注意到,当前我们很多地区农业品牌建设滞后,缺乏叫得响的区域公共品牌,有产品无品牌、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的问题比较突出,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助农增收效果不明显。
一是加大对偏远地区的政策倾斜。何学彬代表建议,加大对西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支持力度,以此助力乡村振兴。在何学彬看来,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是一个地区农产品对外展示的窗口和名片,是优质农产品的“身份证”,加强公共品牌的宣传推广,提高西部农产品的美誉度、影响力、竞争力,培育一大批有特色、有品质、叫得响、卖得好的区域公共品牌,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刘延云委员在今年的提案《关于大力推进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的提案》中呼吁,为贫困地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开辟绿色通道,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加快培育消费帮扶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模式。
二是加强对假冒伪劣地标农产品的打击。沈仁芳代表认为,当前假冒伪劣地域性地理标志农产品情况严重,他建议,应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和加强市场监管。相关部门不能只关注“发牌”,更需担负起协调管理的职能,加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基地,以及相关大数据平台的建设、监管和维护。同时,应构建一套完善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认证标准体系,对农产品生产、品质检验与认证、主体准入与退出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标准界定,严格控制产品质量,降低农产品品牌建设风险,使保险机构能够有效评估农产品生产链的风险率。
四、以信息化追溯为基础推进智慧监管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智慧化发展迅速,宽带进村入户,农村电商发展火热,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及乡村治理中应用广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近年来,全国政协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案,2018年、2019年和2021年均列为重点提案。2022年,宋建朝、陈萌山等几位委员就追溯工作与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衔接、加强基层农产品检测机构力量、推动重点行业先行先试等工作提出了提案。徐忠富委员建议,深入开展电子信息化追溯,与试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相结合,实现农产品赋码、附证上市。王连增代表建议,加快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推广应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档案和“黑名单”制度,将新型经营主体全部纳入监管名录。
二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李爱青代表建议,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过程数据化,加快推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种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信息化智慧化应用。杨恒俊代表也建议,加快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各环节深度融合应用,建设透明农场、无人农场、数字牧场等智慧生产模式,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五、稳定高效的快检技术是基层监管的重要手段
农兽药残留细于毫末,缺少监管就如同“密云遮目”,快速检测则能精于毫末,快速高效,是基层监管的重要手段。王静委员建议,支持快检产品研发应用。现在对大量使用的常规药物还缺乏便捷实用的快检产品,推动快检技术产学研深度融合,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广泛设置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的“雷达”,为农产品上市把关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要持续开展科学的风险监测、隐患排查和评估,建立重点品种持续监测、一般品种轮动监测机制,提早预判高风险地区和高风险品种,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陈瑞爱代表也呼吁,加快构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全链条闭环管控,建立全国性食品安全全链条闭环智慧监管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定期组织开展“快检进市场”活动,发现和防范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