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讯 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可以帮助提升口感和保持稳定性,随着公众对天然、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天然抗氧化剂逐渐受到青睐。茶多酚作为其中的一种,不仅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还能延长食品保质期,现已广泛应用于饮料、烘焙食品、方便食品等多个食品领域。下面食品伙伴网将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茶多酚的相关内容。
一、茶多酚是什么
茶多酚(Tea polyphenol)简称TP,又称维多酚,是茶叶中一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它主要包括儿茶素类、黄酮类化合物、花青素等。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占到了茶多酚总量的60%以上。儿茶素类化合物又主要包括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5种物质。另外,茶多酚还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是形成茶叶色香味的主要成分之一。
二、茶多酚的抗氧化功能
氧化是导致包括水果在内的食品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能使颜色发生褪色、褐变,还会破坏维生素,使其风味发生改变,从而降低营养价值。而茶多酚属于天然抗氧化剂,其中儿茶素的B环、C环上的酚性羟基特有供氢体的活性,能与水果的游离自由基结合,中断连锁反应,从而达到水果抗氧化的目的。同时,茶多酚还可以络合钙、铜、铁等10种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络合金属离子的性能,从而减缓褐变反应的发生。
三、茶多酚在各国/地区的使用要求
3.1中国
中国将茶多酚列为食品添加剂中的抗氧化剂,食品中添加的茶多酚必须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茶多酚(又名维多酚)》(GB 1886.211)的规定。此外,《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还规定了茶多酚在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和添加范围。茶多酚的使用范围包括植物油脂、动物油脂、无水黄油,无水乳脂、果酱、熟制坚果与籽类、油炸面制品、方便米面制品、糕点、腌腊肉制品类、酱卤肉制品类、发酵肉制品类、预制水产品、复合调味料、植物蛋白饮料、蛋白固体饮料、膨化食品等,用量范围在100-800 mg/kg。
另外,在2010年,原卫生部批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为新资源食品,食用量≤ 300 mg/天(以EGCG计),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2023年,国家卫健委又批准儿茶素为新食品原料,推荐食用量≤ 300 mg/天(以儿茶素类总量计),并规定其与EGCG同时使用和食用时,推荐总摄入量≤ 300 mg/天(以儿茶素类总量计)。
3.2欧盟
根据 (EC) No 1925/2006《关于食品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特定成分的法规》附录III,含有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绿茶提取物(不包括含有EGCG的水溶绿茶提取物,其在饮料中重组后具有与传统绿茶浸剂相当的成分)属于在欧盟严格监督下才可使用的物质。2022年,欧盟修订含有EGCG的绿茶提取物的使用条件及标签要求,将其纳入限制物质列表,使用条件为EGCG每日摄入量应少于800 mg。
3.3美国
美国没有茶多酚的具体定义。FDA将棕榈酰化绿茶儿茶素(PGTC)视为GRAS(一般认为安全)物质,可作为抗氧化剂用于焙烤食品及焙烤混合物、早餐谷物、奶酪、糖果和糖霜、乳制品替代品、脂肪和油、谷物制品和面食、调味品和香料、坚果及其制品、零食、软糖,用量范围为成品的0.05%至0.28%。
3.4日本
根据日本的《既存添加剂目录》,茶叶提取物和儿茶素可以作为抗氧化剂在各类产品中使用,未明确规定使用限量。
3.5韩国
根据韩国的《食品添加剂的标准及规格》,茶提取物和儿茶素可以作为抗氧化剂在各类产品中使用,按照GMP使用。
结语
茶多酚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因其绿色、环保、安全和健康的特性,在食品行业应用广泛,相关企业在生产中应按照规定的食品类别和限量范围使用茶多酚,保证产品的合规。各国在茶多酚的使用上也存在差异,伙伴网可以提供国内外的合规咨询服务,欢迎大家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