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标法舆情动态 >> 食品安全动态 >> 食品安全非现场监管 | 从现场到“云端”的守护升级

食品安全非现场监管 | 从现场到“云端”的守护升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1-15  来源:食品伙伴网
核心提示: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市场监管领域正悄然发生一场深刻变革。伴随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互联网+AI监管”专项工作的推进,一种全新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非现场监管,正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开,为实现“无事不扰、精准高效”的现代化治理写下生动注脚。
   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市场监管领域正悄然发生一场深刻变革。伴随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互联网+AI监管”专项工作的推进,一种全新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非现场监管,正在全国范围内加速推开,为实现“无事不扰、精准高效”的现代化治理写下生动注脚。
 
  一、政策引领从“无处不在”到“无事不扰”
 
  2025年两会期间,市场监管总局局长罗文明确指出,将推广非现场监管方式,建立无事不扰清单,最大限度减少入企现场检查。这一表态并非孤例,其实早在202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在《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在食品安全等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非现场监管。
 
  政策层面的持续发力,传递出明确的信号:食品安全监管正从传统的“人盯人”战术,向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慧监管转变。这种转变既是对市场主体“无事不扰”承诺的践行,也是监管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二、地方举措技术赋能下的食安新实践
 
  在政策指引下,各地正积极探索非现场监管的落地路径。近期,多地市场监管部门相继推出创新举措。
 
  2025年10月,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就《“互联网+AI明厨亮灶”网上巡查监管工作规程(试行)》公开征求意见,拟通过视频监控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对后厨违规行为的智能识别与预警。这一举措将推动传统“明厨亮灶”从“看得见的展示”,升级为“会分析的监管”,最终形成线上巡查、智能预警、精准执法的闭环管理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市于2025年4月1日正式上线了“数字化市场监管在线系统”,通过市级市场监管部门、区级市场监管部门、基层市场监管所三级指挥中枢,实现了对全市食品安全状况“一屏观全域、一网控风险”。与此同时,《广东省非现场执法管理办法》(粤府〔2025〕12号)为这一系统的落地运行提供政策支撑,二者形成“技术+制度”的双重保障,能更高效地推动食品安全非现场监管工作落地见效。
 
  另外,根据食品伙伴网网友分享的信息,为推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互联网+AI监管”专项工作部署要求需要,目前,市场监管总局和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已分别建成两级食品安全可视化非现场监管平台。并明确了广东省食品生产企业的平台接入时间节点与目标:
 
  640(1)
 
  根据《食品安全“互联网+AI监管”平台对接和数据采集规范》要求,企业需在生产关键环节安装监控摄像头,其中原辅料仓库及成品仓库为强制配备区域,以确保生产过程全面可视化。
 
  三、非现场监管的价值、挑战与未来图景
 
  非现场监管的推广,将带来多重积极效应。对于监管部门而言,有限的执法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可以更专注于高风险环节;对于食品企业,减少了频繁迎检的负担,生产经营环境更加稳定;对于消费者,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将得到全面提升。更重要的是,这种监管模式推动了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在“电子眼”的守护下,企业必须时刻保持规范操作,这有助于形成行业自律的良好氛围。
 
  当然,非现场监管的全面推行仍面临诸多挑战。技术标准不统一易造成监管“碎片化”,数据安全防护不到位可能引发隐私与信息风险,监管规则的滞后性也会影响新型监管模式的落地效果。但随着技术迭代与制度完善,一个“无处不在却又无事不扰”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格局正在形成。未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食品安全治理将迎来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新时代。
 
关键词: 食品安全监管 监管
 
推荐产品&服务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