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网讯 秋风徐徐,盈月高悬,中秋佳节即将来临。中秋月饼,作为中秋传统的象征,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享受,更是凝结着人们满满的思念和祝福。为了保护广大消费者利益,市场监管部门纷纷加大了月饼的抽检力度。食品伙伴网收集汇总了近三年国家、各省及直辖市、地级市市场监管部门发布的月饼抽检信息,经统计分析形成报告,从月饼抽检总体情况、月饼抽检不合格项目、月饼各抽检环节统计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月饼抽检总体情况
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27日,国家、各省及直辖市、地级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共抽检月饼产品58620批次,其中合格58070批次,不合格550批次,合格率为99.06%。
从抽检量来看,2021年国家、各省及直辖市、地级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抽检的月饼产品总量最多,其次为2020年。从抽检合格率来看各年度月饼抽检合格率变化较为平稳,没有太大的波动。抽检数量与抽检合格率趋势详见图1。
图1 月饼产品抽检量及合格率趋势
二、月饼产品不合格因素
根据月饼抽检数据分析,造成月饼产品不合格的因素主要包括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质量指标不合格、微生物超标和标签不规范。详细占比见图2。
图2 月饼产品不合格因素占比
其中,菌落总数超标、酸价不合格、脱氢乙酸及其钠盐超标、防腐剂各自用量占最大使用量比例之和超1、过氧化值不合格等问题是造成月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详情见图3。
图3 月饼产品具体不合格原因统计
三、主要不合格项目分析
1、菌落总数
菌落总数超标的月饼产品共计112批次,占总不合格的18.89%。菌落总数是指示性微生物指标,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GB 7099-2015)中规定,月饼同一批次产品5个样品的菌落总数检测结果均不得超过105CFU/g,且最多允许2个样品的检测结果超过104CFU/g。月饼中菌落总数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企业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条件,也可能与产品包装密封不严或储运条件不当等有关。
2、酸价
酸价超标的月饼产品共计108批次,占总不合格的18.12%。酸价,又称酸值,主要反映食品中的油脂酸败程度。酸价超标会导致食品有哈喇味,超标严重时所产生的醛、酮、酸会破坏脂溶性维生素,导致肠胃不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糕点、面包》(GB 7099—2015)中规定,月饼中酸价的最大限量值为5mg/g。月饼中酸价(以脂肪计)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企业原料采购把关不严,也可能是生产工艺不达标,还可能与产品储藏条件不当有关。
3、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以脱氢乙酸计)
违规使用脱氢乙酸及其钠盐的月饼产品共计103批次,占总不合格的17.37%。脱氢乙酸及其钠盐作为一种广谱食品防腐剂,对霉菌和酵母菌的抑制能力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规定,月饼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最大使用量为0.5g/kg。月饼中脱氢乙酸及其钠盐检测值超标的原因,可能是生产企业为防止月饼腐败变质超限量使用了该防腐剂,也可能是添加过程中使用计量工具不准而造成了添加过量。
四、不合格月饼抽检环节分析
针对国家、各省及直辖市、地级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550批次不合格样品进行统计分析,2020年1月1日-2023年9月27日抽检的月饼涉及餐饮环节、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3个环节。从各抽检环节来看,流通环节抽检不合格批次最多,为365批次(其中包括网络抽检1批次),占总不合格批次的66.36%。各环节抽检不合格占比见图4。
图4 月饼各抽检环节不合格批次统计
五、不合格月饼生产省份分析
从不合格月饼生产省份来看,广东省抽检的不合格月饼数量最多,为80批次;其次为广西和安徽,分别为68和42批次。各生产省份抽检不合格批次详见图5。
图5 各生产省份抽检不合格批次统计
六、食品伙伴网提醒消费者在选购月饼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选择正规渠道和产品。建议广大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月饼,购买时注意查看月饼产品的外包装是否完整、清洁,同时查看SC编号、主要成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如果是散装月饼,还要注意查看月饼色泽、形状、气味等。
2、理性消费别浪费。倡导广大消费者理性消费、杜绝浪费。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不要轻信广告,对“打折”“促销”“保健”“无糖”等概念要警惕。谨慎选择“网红”直播带货等形式销售的各类月饼。
3、按规定储存条件存放,适量食用。月饼保质期一般在45~60天左右;当气温超过30℃,存放时间一般不宜超过7天。提醒广大消费者在保质期限内食用。
4、注意保留相关凭据。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月饼时保留好相关的原始票据和有关凭证,网购月饼注意保留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时可作为维权依据。